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炫学(衒學)
卖弄学识。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所以在外国,称为‘教授小说’的东西倒并不少,但是不大有人说好,至少,是总难免有令人发烦的衒学的地方。” 郭沫若 《羽书集·无条件反射解》:“说来还是要怪我太衒学,用了‘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这两个在 中国 比较罕用(或者从不曾用过)的新术语。”
分類:卖弄学识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國語辭典》:显弄(顯弄)  拼音:xiǎn nòng
誇耀耍弄。《红楼梦》第二四回:「心内著实妄想痴心的向上攀高,每每的要在宝玉面前显弄显弄。」《七侠五义》第三回:「这不过先生要显弄他的本领。」
分類:夸耀卖弄
《漢語大詞典》:习舌调吻(習舌調吻)
谓耍嘴皮子,卖弄口才。《亢仓子·君道》:“贵口道之功,则天下之人习舌调吻而饰辞矣。”
《国语辞典》:誇才卖智(誇才卖智)  拼音:kuā cái mài zhì
誇耀才智,卖弄聪明。如:「做事要凭真本事,不能誇才卖智,以免弄巧成拙。」
《国语辞典》:会捉老鼠的猫不叫(会捉老鼠的猫不叫)  拼音:huì zhuō lǎo shǔ de māo bù jiào
(谚语)比喻有真材实学的人,不会卖弄自己。如:「看他平日做事温吞吞的,却在这次缉毒行动中立了大功,真是会捉老鼠的猫不叫。」
《国语辞典》:张舌骗口(张舌骗口)  拼音:zhāng shé piàn kǒu
卖弄口舌,搬弄是非。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也作「片口张舌」、「骗口张舌」。
《国语辞典》:油花伎俩(油花伎俩)  拼音:yóu huā jì liǎng
卖弄架式,并无真实工夫。《野叟曝言》第二二回:「这大姐实实是惯家,不比江湖上走跳,油花伎俩。」
《国语辞典》:骚包(骚包)  拼音:sāo bāo
对举止轻浮或卖弄炫耀者的讥称。如:「何必一天到晚炫耀名牌服饰,徒增骚包之讥。」
《国语辞典》:调书带儿(调书带儿)  拼音:diào shū dài ér
引经据典,卖弄文词。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哥哥根前调书带儿。」也作「调书袋」。
《国语辞典》:调书担儿(调书担儿)  拼音:diào shū dàn ér
引经据典,卖弄文词。《西游记》第七二回:「天气炎热,没奈何,将就容我洗洗儿罢!那里调甚么书担儿,同席不同席!」也作「调书袋」。
《国语辞典》:调子曰儿(调子曰儿)  拼音:diào zǐ yuē ér
引经据典,卖弄文词。用以比喻搬弄唇舌。《金瓶梅》第三二回:「你这小淫妇,道你调子曰儿骂我!我没的说,只是一味白鬼,把你妈那裤带子也扯断了。」也作「吊子曰儿」。
《国语辞典》:吊子曰儿(吊子曰儿)  拼音:diào zǐ yuē ér
引经据典,卖弄文词。用以比喻搬弄唇舌。《金瓶梅》第二五回:「贼淫妇!你还来我手里吊子曰儿!」也作「调子曰儿」。
《国语辞典》:掉舌鼓唇(掉舌鼓唇)  拼音:diào shé gǔ chún
比喻卖弄口才。《歧路灯》第七九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国语辞典》:耍嘴皮  拼音:shuǎ zuǐ pí
卖弄口才。如:「这位喜剧演员耍嘴皮的功夫一流,逗得大家捧腹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