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协定(協定)  拼音:xié dìng
1.经过协商共同订定。如:「两国代表针对目前双边贸易情形,协定关税问题。」
2.双边为谋问题解决,协商后订立的共同遵守条款。如:「停战协定」、「双边协定」。
《漢語大詞典》:塘沽协定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国语辞典》:贸易协定(贸易协定)  拼音:mào yì xié dìng
两国或多国之间,经贸易谈判之后,所定下的书面协定。如:「中美贸易协定」。
《国语辞典》:世界协定时(世界协定时)  拼音:shì jiè xié dìng shí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会越来越慢,故须以利用铯原子振荡周期算出的「原小时」来修正误差,作为世人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世界协定时」。目前由设在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中央局发布。
《国语辞典》:不侵犯协定(不侵犯协定)  拼音:bù qīn fàn xié dìng
国际间约定以和平方法解决双方争端的条约。
《国语辞典》:大卫营协定(大卫营协定)  拼音:dà wèi yíng xié dìng
于西元一九七八年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总统渡假胜地「大卫营」所签署之协议。由美国当时的总统卡特居间协调,促使以色列总理比金和埃及总统沙达特达成协议之签署。该协议包含「中东和平架构」及「以埃和平条约架构」两大部分,前者是关于巴勒斯坦人自治问题,后者则与以色列占领之埃及西奈半岛有关。
《国语辞典》:自由贸易区协定(自由贸易区协定)  拼音:zì yóu mào yì qū xié dìng
一种经过两国特别许可的贸易制度。使两国间的商品或劳务往来,依协议范围,部分或全部解除关税及非关税限制。可促进自由、公平贸易,达成平等互惠。
《国语辞典》:档案传输协定(档案传输协定)  拼音:dǎng àn chuán shū xié dìng
为利于网路上进行档案传输所订的一套标准协定。任何电脑只要遵循此协定,即可和其他电脑系统互相传递档案。英文为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称FTP。
《国语辞典》:国际人权协定(国际人权协定)  拼音:guó jì rén quán xié dìng
国际法中有关人权及基本自由方面的国际性条约。
《国语辞典》:超文本传输协定(超文本传输协定)  拼音:chāo wén běn chuán shū xié dìng
一种全球资讯网(WWW)上的通讯协定。为英文Internet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意译。也就是个人要求端和伺服端的沟通语言,藉此,要求端可提出要求,伺服端可作相对的回应。缩称为HTTP。
《国语辞典》:协定税率(协定税率)  拼音:xié dìng shuì lǜ
针对特定国家进口的特种货品,由两国共同缔结贸易协定,规范商品进口的海关税率。分为多边、双边、片面等协定税率。
《国语辞典》:西奈协定(西奈协定)  拼音:xī nài xié dìng
以色列和埃及于敌对二十七年之后,经由美国的斡旋,于西元一九七六年签署西奈协定,双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但至今中东地区依然纷扰不安。
分类:埃及敌对
《国语辞典》:限武协定(限武协定)  拼音:xiàn wǔ xié dìng
为了缩减、限制各国战争武器的发展,国际间举行限武谈判,协定限制战略核子武器的生产,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和平为目的。
《国语辞典》:停战协定(停战协定)  拼音:tíng zhàn xié dìng
交战双方为停止敌对行为而签订的协议。其中规定撤兵距离、交换俘虏等条件,作为正式和约的基案。
《高级汉语词典》:多边协定  拼音:duō biān xié dìng
指两个以上国家共同签订的涉及到各国利害关系的国际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