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56,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半岭
山半
减半
半幅
相半
半臂
半白
半岁
半刺
半轮
半床
多半
半之
半醒
半死
《漢語大詞典》:半岭(半嶺)
半山腰。晋书·阮籍传:“至半岭,闻有声若鸞凤之音,响乎巖谷,乃 登 之啸也。” 唐 杜甫 《雨》诗:“晴飞半岭鹤,风乱平沙树。”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漢語大詞典》:山半
山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 唐 杜荀鹤 《登山寺》诗:“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忆昔》诗:“试登山半望田垄,麦色青青早吐芽。”
分類:山腰
《國語辭典》:减半(減半)  拼音:jiǎn bàn
减少一半的数量。如:「这项原料因到货量不足,暂时只能依订单减半供应。」《红楼梦》第三六回:「从旧年他们外头商议的,姨娘们每位的丫头分例减半,人各五百钱。」
《骈字类编》:半幅
唐 刘长卿 游四窗 我来游其间,寄傲巾半幅。
宋 苏轼 赠月长老 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元 揭傒斯 题胡虔汲水蕃部图应制 生绡半幅唐人笔,留与君王驻远情。
《漢語大詞典》:相半
各半;相等。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浄,因书之,真草相半。”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知雇役之害,欲復行差役,不知差、雇之弊,其实相半。”《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则一日, 贺司户 家人送 吴衙内 到来,父子一见,惊喜相半。”
分類:相等
《漢語大詞典》:半臂
短袖或无袖上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李文伸 言 东坡 自海外归 毗陵 ,病暑,着小冠,披半臂,坐船中。” 明 姚士磷 《见只编》卷上:“﹝妇人﹞上穿青锦半臂,下著絳裙,袜而不鞋。” 包公毅 《上海竹枝词》之二:“半臂轻裁蝉翼纱,襟儿一字尽盘花。”
《漢語大詞典》:半白
(1).一半白。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纤纤诗》:“两头纤纤綺上纹,半白半黑鷦翔羣。” 唐 白居易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唐 王周 《小园桃李始花偶以成咏》:“半红半白无风雨,随分夭容解笑人。”
(2).谓须发斑白。 唐 曹松 《拜访陆处士》诗:“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 元 方夔 《夜坐》诗:“半白吟髭茁,餘红醉脸潮。”
《骈字类编》:半岁(半岁)
唐 韩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
唐 元稹 贞元历 半岁光阴在,三朝礼数迁。
《漢語大詞典》:半刺
(1).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晋 庾亮 《答郭预书》:“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王化于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輜车就列,化洽於二州;油軾当官,政成於半刺。” 宋 刘克庄 《送章通判》诗:“半刺已官尊,常时读《鲁论》。” 清 梁章钜 《称谓录·通判》:“国朝之制,自外府正郎至於郡丞半刺,不由会府之所选授者,中外臣僚岁终得以闻荐。”
(2).针灸五刺之一。刺入较浅,故称半刺。灵枢经·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鍼,无鍼伤肉,如拔毛状。”
《漢語大詞典》:半轮(半輪)
(1).指半圆的月亮。 唐 杜甫 《江月》诗:“玉露漙清影,银河没半轮。”
(2).谓半圆形。 隋 江总 《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野火初烟细,新月半轮空。” 唐 杜甫 《越王楼歌》:“楼下 长江 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花月痕》第十三回:“中宵两相忆,共看半轮月。”
《漢語大詞典》:半床(半牀)
(1).亦作“ 半床 ”。不满一床。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落叶半牀,狂花满屋。”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之二:“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红楼梦第三八回:“半床落月蛩声切,万里寒云雁阵迟。”
(2).古代对单身男子征收赋税所定的名目。 北齐 税制规定已娶者征收绢一匹,绵八两,凡十斤,称一床;未娶者减半,称半床。见通典·食货五隋书·食货志:“旧制,未娶者输半牀租调, 阳翟 一郡,户至数万,籍多无妻。”
《國語辭典》:多半  拼音:duō bàn
1.大多数、大部分。唐。方干〈送孙百篇游天台〉诗:「更有仙花与灵草,恐君多半未知名。」《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他却变了调儿,说些广东话,多半人不懂的,也有凑著热闹拍掌的。」
2.大概。《文明小史》第三○回:「你那大学堂里那位朋友的话,原也靠不住,多半从外国野史上译下的。」也作「多管」。
《骈字类编》:半之
周礼考工记见两个下归汉书高祖纪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 者半之注复六岁也
分类:半之
《骈字类编》:半醒
唐 郑遨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唐 李群玉 醴陵道中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宋 陆游 题传神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國語辭典》:半死  拼音:bàn sǐ
1.形容受伤极重。《红楼梦》第六九回:「急的贾琏查是谁请了姓胡的来,一时查出,便打了个半死。」
2.形容情绪极度的兴奋或悲哀。如:「笑得半死」、「哭得半死」。
《漢語大詞典》:半死半生
(1).未全死。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小鱼脱漏不可记,半死半生犹戢戢。”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一株偃蹇踞阴崖,半死半生遭屈辱。”
(2).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鲁迅 《华盖集·北京通信》:“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