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分类:十里
《分类字锦》:藤萝十里(藤萝十里)
卢纶 过终南柳处士诗 猿鸟三时下,藤萝十里阴。
分类:隐逸
《分类字锦》:香闻十里(香闻十里)
贾子说林昔有人得安期大枣在大河之南煮三日始熟香闻十里死者生僵者起其人食之白日上升故地名煮枣
分类:
《漢語大詞典》:十里鼻
犹言奴婢。古代 契丹 的詈词。 宋 武珪 《燕北杂记》:“北界 汉 儿多为 契丹 凌辱,駡作十里鼻。十里鼻,奴婢也。”
《漢語大詞典》:十里红楼(十里紅樓)
指富贵人家聚居之所。 元 本高明《琵琶记·伯喈夫妻分别》:“儒衣才换青,快着归鞭,早办回程。十里红楼,休重娶娉婷。”
《漢語大詞典》:十里无真言
是说远处传来的消息不可轻信
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黎汝青《叶秋红》
《國語辭典》:十里洋场(十里洋場)  拼音:shí lǐ yáng cháng
满清末年,上海的租界区域中有一条东西走向,长约十里的大街,因洋人聚集,洋行与洋货充斥,因此,上海人称之为「十里洋场」。后亦用为上海的代称或比喻热闹繁华的地区。如:「他初到上海,不免被这十里洋场的声色犬马所惑。」
《分类字锦》:十里一候
后汉书马成传代骠骑大将军杜茂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堡壁起烽燧十里一候
分类:屯戍
《分类字锦》:十里一置
后汉书和帝记旧南海献龙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腾阻险死者继路时临武长汝南唐羌县接南海乃上书陈状帝下诏曰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大官勿复受献由是遂省焉
《分类字锦》:十里油盆
元稹 诗 十里油盆鉴湖水。
分类:
《國語辭典》:十里长亭(十里長亭)  拼音:shí lǐ cháng tíng
泛指送别的地方。古时于路旁,每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憩息。因此,近城的十里长亭常为人们送别的地方。宋。苏轼〈送孔郎中赴陕郊〉诗:「十里长亭闻鼓角,一川秀色明花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