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曚影
日出之先与日落之后,距地平线十八度内之亮光,谓之“曚影”。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行事必用昏昕:“曚影者,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下十八度皆有光,故以十八度为限。然人所居有南北,而曚影多寡之限遂殊。”清史稿·时宪志三:“立曚影刻分限以定晨昏,测得在太阳未出之先、已入之后,距地平一十八度内。”
《漢語大詞典》:烂灼(爛灼)
光辉灿烂。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烂灼,皆係纱綾扎成,精緻非常。”一本第十八回作“熌灼”。
《國語辭典》:智齿(智齒)  拼音:zhì chǐ
口腔中最后面的臼齿,即第三大臼齿。因其长出的时间约在成年,所以称为「智齿」。它是人类逐渐退化中的牙齿,有些人根本不长,有些则因空间不足而长歪。
《國語辭典》:天工开物(天工開物)  拼音:tiān gōng kāi wù
书名。明宋应星撰,三卷,为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农工技术的书。所记制造源流及方法,多与今日科学原理相符合。
《國語辭典》:严丝合缝(嚴絲合縫)  拼音:yán sī hé fèng
隙缝密合。《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國語辭典》:燕尾服  拼音:yàn wěi fú
一种男子西式的晚礼服。前短齐腹,后长齐膝关节,后下端开如燕尾,故称为「燕尾服」。
《漢語大詞典》:幺花十八
《六幺》曲中的一迭,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止不过凤簫鼓间琵琶,忽剌剌板撒红牙,假若更添箇《幺花十八》,那些儿是败国亡家。”又名“六幺花十八”。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按,此亦舞曲名,故云“看”。
分類:十八前后
《漢語大詞典》:箱工
即伐木工。 清 嘉庆 十八年间 陕西省 伐木工起义于 岐山县 三才峡 。史称“箱工起义”。
《国语辞典》:纳莉台风(纳莉台风)  拼音:nà lì tái fēng
台风名。英文NARI。民国九十年九月十七至十八日,侵袭台湾,中心由新北市三貂角至宜兰县头城一带登陆,由台南安平附近进入台湾海峡南部。侵袭时间长达四十九小时,所带来的豪大雨,造成全台数处重创,尤以北台湾最为严重。
《国语辞典》:罗德西亚(罗德西亚)  拼音:luó dé xī yà
Rhodesia
国名。位于非洲南部,是一个内陆国。西元一九八○年四月十八日独立,改国名为「辛巴威共和国」。参见「辛巴威共和国」条。
《国语辞典》:式叉摩那  拼音:shì chā mó nà
年满十八岁的沙弥尼,到满二十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之前,要受六法,此时就称为「式叉摩那」。为梵语śikṣamāṇā的音译。《四分律》卷二七:「彼比丘尼取他依,著不语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或意译为「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
《国语辞典》:曲折萦纡(曲折萦纡)  拼音:qū zhé yíng yū
弯曲环绕的样子。《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纡。」
《国语辞典》:少年犯罪  拼音:shào nián fàn zuì
指十二岁以上十八岁未满之人,触犯刑罚法律之行为。
《国语辞典》:榕坛问业(榕坛问业)  拼音:róng tán wèn yè
书名。明黄道周撰,十八卷,为里居讲学之作。其旨以致知明善为宗,而不尽作性命空谈。
《国语辞典》:青少年问题(青少年问题)  拼音:qīng shào nián wèn tí
年龄在十二至十八岁间的男女,常在生理、心理方面发生困扰,若调适不良,即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而影响社会安全及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