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真阴
临床
明医
五劳
动脉
沈着
阴脉
阴吹
内障
玄府
壮阳
卷柏
关格
温病
醇精
《漢語大詞典》:真阴(真陰)
中医学名词。亦称“ 肾水 ”、“ 元阴 ”。与“真阳”相对而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茯苓四逆汤方”﹝方解﹞:“烦燥,虽六经俱有,而多见於太阳少阴者,太阳为真阴之际,少阴为真阳之本也。”参见“ 真阳 ”。
分類:中医医学
《漢語大詞典》:真阳(真陽)
又称“肾阳”、“元阳”。中医学名词。中医认为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以人体脏器与功能来说,阴指脏器实质,阳指脏器的功能活动,二者也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真阳寓于命门之中,为先天之真火,是肾生理功能的动力,亦可说是人体热能的源泉。真阴则与真阳相对而言,指肾的阴液(包括肾所藏的精),是真阳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桂枝去芍药汤”集注引 沈宗明 曰:“若脉促胸满,而微恶寒,乃虚而跼踖,阳气欲脱,又非阳实之比,所以加附子固护真阳也。”
《國語辭典》:临床(臨床)  拼音:lín chuáng
医学上指医生对病人实际的观察和治疗疾病。如:「新的药物如没经过医学的临床实验,就有危害人类的危险。」
《漢語大詞典》:明医(明醫)
(1).通晓医学。辽史·萧胡笃传:“曾祖 敌鲁 ,明医。人有疾,观其形色即知病所在。”
(2).高明的医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书凡一卷, 金 易州 明医 张元素 所著。”《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若请个明医来看,或者还有救星,也不可知。”
(3). 清 末维新派提出的考试科目名。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明医一科,以能通全体学,识万国药方,知中西病名证治者为及格。”
《漢語大詞典》:五劳(五勞)
(1).中医学名词。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五劳与七伤,大抵同所患。循方以治之,於事亦得半。”
(2).中医学名词。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和疲劳。 唐 徐凝 《长庆春》诗:“身上五劳仍病酒,天桃窗下背花眠。”云笈七籤卷三二:“《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
《國語辭典》:动脉(動脈)  拼音:dòng mài
1.把心脏压出的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2.中医二十八种脉象之一。指脉搏跳动短数而有力,但跳动的部位狭小,而节律不均匀。
《漢語大詞典》:沈着(沈著)
亦作“沉著”。亦作“沉着”。
(1).谓着实而不轻浮。 唐 元稹 《法曲》:“ 明皇 度曲多新态,宛转侵淫易沈著。” 宋 范成大 《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沈著。”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僕始读 杜子 七言诗歌,爱其陈事切实,布辞沈著,鄙心窃效之。”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引作“沈着”。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七:“﹝ 永叔 ﹞於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所以尤高。”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自信者常沈著,而骄傲者常浮扬。”
(2).犹沈溺。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七:“况沈著於爱欲之中,而可以语学道乎!”
(3).不慌不忙;镇静。 鲁迅 《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杨朔 《海天苍苍》:“你想不到一个孩子会在战斗里有多么沉着。”
(4).医学用语。非细胞性的物质(色素、钙质等)沉积在有机体的组织中。
见“ 沉著 ”。
《國語辭典》:沉著  拼音:chén zhuó
1.沉穩著實而不輕浮。宋。范成大〈讀白傅洛中老病後詩戲書〉詩:「陶寫賴歌酒,意象頗沉著。」
2.鎮靜而不慌亂。如:「性情穩重的人,做事沉著,絕不急躁。」
《漢語大詞典》:阴脉(陰脈)
(1).中医学名词。指经脉中的阴经,其中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灵枢经·脉度:“阴脉荣其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
(2).中医学名词。指脉象的性质。凡属沉、濇、弱、弦、微者,谓之“阴脉”。《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辨脉法〉》:“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注:“见阴脉,谓见阴寒脉也。阴寒脉即沉、濇、弱、弦、微类也。”
《漢語大詞典》:阴吹(陰吹)
中医学名词。指妇女阴道有气排出,并带声响的一种病症。《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妇女杂病脉证并治》:“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注:“阴吹而正喧,谓前阴出气有声也。”
《國語辭典》:内障(內障)  拼音:nèi zhàng
对眼睛内部组织发生病变的统称。如青光眼、白内障等。
《漢語大詞典》:玄府
(1).中医学名词。指皮肤表面的汗毛孔。《素问·水热穴论》:“肾汗出逢於风,内不得入於藏府,外不得越於皮肤,客於玄府……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王冰 注:“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於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
(2).指心窍。 明 王廷相 《〈雅述〉序》:“心同则见同,见同则道合……积世偏驳之论先已秽浊乎玄府,虽的示以道之真詮,亦将扞格而不入矣。”
(3).指天宫或神仙居处。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鎞订》:“玄府仙人碧玉房,紫霞衣覆白霓裳。”
《國語辭典》:壮阳(壯陽)  拼音:zhuàng yáng
中医上指用温补药以强壮人体的阳气,主要是强壮心肾阳气。通常所说的壮阳范围较窄,系指壮肾阳。
《國語辭典》:卷柏  拼音:juǎn bó
植物名。卷柏科卷柏属,多年生蕨类。主茎高十至三十五公分,枝二至四回羽状分歧。叶鳞片状,螺旋状或成列排在枝条上,乾燥时枝叶向内卷。以孢子繁殖,孢子叶序四棱形,单生枝条顶端。可供观赏、药用。也称为「九死还魂草」、「万年松」。
《漢語大詞典》:关格(關格)
(1).中医学病症名。“关”为大小便不通,“格”为饮食即吐,并称“关格”。亦专指大小便不通的病症。《素问·脉要精微论》:“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小便闭遗尿死证》:“呕噦尿闭为关格。”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游为痺顽,尼为否塞;疏为洞盪,节为关格。” 隋 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大便病诸候·关格大小便不通候》:“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
(2).中医学术语。《素问·六节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
《漢語大詞典》:温病
中医学病名。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热病的总称。《素问·生气通天论》:“冬伤於寒,春必温病。” 汉 张仲景 伤寒论·伤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司徒 中山 祝恬 ,字 伯林 ,公车徵,道得温病。”
《漢語大詞典》:醇精
(1).纯正精粹。 明 方孝孺 《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偶随羣臣后,获见百代英。神姿儼渊肃,雄论极醇精。”
(2).有机化合物。一种用途较广的溶剂,医学上用作麻醉剂。也称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