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释法度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黄龙人。史失其氏。少为沙门。解经论。以严苦自将。游京师。有齐郡明僧绍隐。居琅邪之𭗵山。师事度。舍所居为栖霞精舍。以居之。岁馀忽旌旗造门。通谒曰。靳尚仪止甚伟。拜起称弟子。且以为王有此山已七百年。神物所在。理不可干。唯师道德崇大。愿施居之演法。以福此邦。盖其地。人之居者辄死。至度而始无他云。神请受五戒。度曰。檀越血食世祀。最佛戒所先柰何。神曰。傥蒙摄受。先当去之。黎明送钱一万。香烛刀子。有疏著弟子靳尚名奉供至。十五日度为设会。尚乃至同众行道。受戒而去。于是庙祝梦。神告曰。吾以受戒于度法师。祭祀止月蔬食。度尝卧疾。见尚来摩头足。以琉璃瓯勺水。使度呷之。觉大甘凉。所苦遂宁。 时有沙门法绍。议论相上下。号北山二圣。绍巴西人。汝南周颙。自成都迎至于山。茨精舍与度。并为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所师礼度。永元二年没。寿六十四。弟子僧朗。解华严三论。彭城慧开。馀杭法开。皆有讲学。与绍齐名。
神僧传·卷第三
释法度。黄龙人也。南齐初游于金陵。高士齐郡名僧绍。隐居琅邪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师友。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寺。先是有道士欲以寺地为观。住者辄死。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经岁馀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靳尚。度命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众。致敬毕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后栖托或非真直。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日一人送钱一万并香烛等。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摄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今后祠祭勿得杀戮。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如此。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法度。黄龙人。少出家。游学北土备综众经。而专以苦节成务。宋末游于京师。高士齐郡明僧绍抗迹人外。隐居琅琊之𭗵山。挹度清徽待以师友之敬。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精舍。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息。住经岁许。忽闻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名纸通度曰靳尚。度前之。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已乃言。弟子。王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物不得干。前诸栖托或非真正。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𭗵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用荐止菜脯而已。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而来以手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瓯中如水以奉度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若此。时有沙门法绍。业行清苦誉齐于度。而学解优之。故时人号曰北山二圣。绍本巴西人。汝南周颙去成都。招共同下止于山茨精舍。度与绍并为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遥光。恭以师礼。资给四事。度常愿生安养。故偏讲无量寿经。积有遍数。齐永元二年卒于山中。春秋六十有四矣。度有弟子僧朗。继踵先师复纲山寺。朗本辽东人。为性广学思力该普。凡厥经律皆能讲说。华严三论最所命家。今上深见器重。敕诸义士受业于山。时有彭城寺慧开。幼而神气高朗。志学渊深。故早彰令誉。立年便讲。又馀杭县法开者。亦清爽俊发善为谈论。出京止禅冈寺。与同寺僧绍有闻当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9—801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韦述从子。少警悟,工诗,李白异之,授以古乐府。去为道士,更为僧,已而还俗。德宗时累官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四月,帝诞日,诏儒臣与佛老并对,质问大趣,渠牟有口辩,虽于三家未究解,然答问锋生,捷口水注,德宗为之意动。迁秘书郎,进诗七百言。寻迁右补阙、谏议大夫,恩宠甚厚。陆贽免相后,德宗倚信裴延龄及渠牟等,时渠牟张恩势以动天下,权侔人主。官终太常卿。卒谥忠。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9—801 一名尘外,号遗名子、北山子,排行二十四,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11岁能诗,李白授以古乐府之学。代宗大历四年(769)时已出家为道士。八、九年游湖州,已出家为僧,名尘外,与颜真卿、皎然等联唱,后结集为《吴兴集》10卷。大历末还俗。德宗贞元初为浙西节度从事,八年(792)征为四门博士。十二年奉诏参预三教论衡,为德宗称赏,拜右补阙,旋迁左谏议大夫。历太府卿、太常卿。十七年卒,谥忠。生平见权德舆《唐故太常卿韦公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渠牟工诗善书,权德舆称其诗“俪词比事,纤密清巧”。(《左谏议大夫韦公诗集序》)《全唐诗》存诗21首。又以尘外之名录其联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题1首。
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三
渠牟。京兆万年人。初为道士。复为僧。兴元中。韩滉镇浙西。奏授校书郎。进四门博士。贞元十二年擢右补阙内供奉。岁中至谏议大夫。再擢太常卿。贞元十七年卒。年五十三。赠刑部尚书。谥曰忠。
杜北山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杜北山,与薛泳同时(《诗渊》册一页七○○)。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涿州人,字叔谦,号北山。太祖母杜太后诸孙,居西湖之曲院。以能诗有声于时。
全宋诗
杜汝能,字叔谦,号北山。太祖之母杜太后诸孙。居西湖之曲院。为陈世崇师辈。事见《随隐漫录》卷三。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河东人,字守拙。善画佛道人物。真宗大中祥符初建玉清昭应宫,募天下画流,拙为右部第一人,与武元宗为对。画该宫五百灵官、众天女朝元等于壁。
全宋诗
王拙,字閒叟(《庆湖集》卷六《答王拙见寄》),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宛陵集》卷四五《赠江宁王高士诗》)。自号北山隐者(《金陵诗徵》卷五)。与梅尧臣、贺铸有交。
《漢語大詞典》:清源山
又称“北山”、“泉山”。在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蜕岩、紫泽宫等名胜;左峰有瑞象岩、碧霄岩、赐恩岩;右峰有南台岩、弥陀岩、老君岩诸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漢語大詞典》:移山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漢語大詞典》:燕喜亭
亭名。在 广东省 连县 城内 北山 下。 唐 王弘中 为 连州 司户参军时建。为闲居游乐之所。 唐 韩愈 取《诗·鲁颂·閟宫》“ 鲁侯 燕喜”之义,题名为“燕喜之亭”,并作《燕喜亭记》
《国语辞典》:武胜关(武胜关)  拼音:wǔ shèng guān
位于河南省信阳县南,湖北省应山县东北山上的关隘。形势雄峻,平汉铁路凿隧道经此。
《國語辭典》: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相传北山愚公苦于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后天帝为其真诚所感动,于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负二山,移去他地。见《列子。汤问》。后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畏艰难,自能成事。如:「这件事确实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还怕不会成功吗?」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国语辞典》:木坏山颓(木坏山颓)  拼音:mù huài shān tuí
1.梁木朽坏,高山倾颓。唐。王绩〈游北山赋〉:「何图一旦,邈成千纪。木坏山颓,舟移谷徙。北冈之上,东岩之前。讲堂犹在,碑石宛然。」
2.比喻哲人的衰萎。语本《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国语辞典》:愚公之居  拼音:yú gōng zhī jū
(歇后语)开门见山。北山愚公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故开门就见到山。比喻直截了当,毫不隐瞒。如:「你就豪爽一点,愚公之居──开门见山,别吞吞吐吐了。」
《漢語大詞典》:北山摩崖造像
在重庆市大足县西北北山上。以佛湾为中心,包括观音坡、佛耳峰、营盘山,长500米。始建于晚唐,盛于两宋。共二百九十窟龛,造像近万躯。还有碑碣《古文孝经》石刻,是世界仅存的古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楚水燕山
形容从南到北山高水远。 明 王恭 《春雁》诗:“春风一夜到 衡阳 , 楚 水 燕 山万里长。”
分類:北山
北山住部
【佛学大辞典】
(流派)小乘二十部之一。佛灭后第二百年末,对于制多山部而起,住于制多山之北部,故称为北山住部。见宗轮论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