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播物
谓化育万物。 汉 贾谊 《鵩鸟赋》:“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唐 许敬宗 《奉和元日应制》:“发生同化育,播物体陶钧。” 宋 黄庭坚 《题山谷石牛洞》诗:“司命无心播物,祖师有记传衣。”
分類:化育万物
《國語辭典》:亭毒  拼音:tíng dú
化育。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生之无亭毒之心,死之岂虔刘之志。」唐。杨烱〈从弟去溢墓志铭〉:「阴阳为道,大道无亭毒之心,祸福惟人,圣人有抑扬之教。」
《漢語大詞典》:涵育
涵养化育。宋书·顾觊之传:“夫圣人怀虚以涵育,凝明以洞照。”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序:“乾元广运,涵育无垠。”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六日》:“盖我国家列圣相承,德威所暨,罔间内外,煦濡涵育,泽及羣萌。”
《國語辭典》:生化  拼音:shēng huà
生物化学的简称,即研究生物体内的物质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变化情形的科学。如:「生化科技」、「生化战争」。
《漢語大詞典》:昌化
(1).谓大的恩泽、化育。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岂伊愚臣,方独昌化?”按,独,一本作“ 被 ”。
(2).笔神名。 宋 无名氏 《致虚阁杂俎》:“笔神曰 佩阿 ……纸神曰 尚卿 ,笔神又曰 昌化 。”
《漢語大詞典》:化风(化風)
化育万物的风。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古之圣人,知人伦本乎德义,万物由乎化风。”《晋书·乐志上》:“神之坐,同欢娱。泽云翔,化风舒。”
分類:化育万物
《漢語大詞典》:化物
(1).化于物。谓被外物所同化。《礼记·乐记》:“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孔颖达 疏:“外物来至,而人化之於物,物善则人善,物恶则人恶,是人化物也。”
(2).感化外物;化育外物。《淮南子·俶真训》:“夫化生者不死,而化物者不化。” 高诱 注:“化生者天也,化物者德也。”《淮南子·本经训》:“阴阳者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含气化物,以成埒类。”
《漢語大詞典》:普化
广施化育。 唐 吕岩 《百字碑》诗:“阴阳生復返,普化一声雷。”
分類:广施化育
《漢語大詞典》:含育
(1).收容养育。 三国 魏 曹植 《鹦鹉赋》:“蒙含育之厚德,奉君子之光辉。” 宋 欧阳修 《憎蚊》诗:“乾坤量广大,善恶皆含育。”
(2).包容化育。《隋书·东夷传·高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唐 李涉 《濉阳行》:“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
《漢語大詞典》:化气(化氣)
(1).化育之气。鬼谷子·本经阴符:“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 陶宏景 注:“至於化育之气,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状貌詰,不可以名字寻。”
(2).阴阳家谓天干变化五行的真气。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化气:“化气,甲己土,乙庚金,丁壬木,丙辛水,戊癸火,此十干化五行真气也。其法取岁首月建之干,如甲己丙作首,丙属火,火生土,故化土,餘倣此。”
(3).方言。争气。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八章:“你要我对得住你,你就不该乱搞,何况你已是五十以上的人,还这样不化气。”
《漢語大詞典》:游化(遊化)
(1).潜移默化。《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
(2).云游教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推其本缘,乃是 如来 在世之时,与弟子游化此土,指城东曰:‘我入涅槃后二百年,有国王名 迦尼色迦 在此处起浮图。’”
(1).犹言周流化育。《淮南子·要略》:“陶冶万物,游化羣生。”
(2).谓僧人云游四方宣扬教义。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 蔡愔 既至彼国, 兰 与 摩腾 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城西南十餘里有窣堵波,是如来自 中印度 凌虚游化,降迹於此。”
《國語辭典》:陶化  拼音:táo huà
陶冶化育。《淮南子。本经》:「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皆乘人气者也。」
分類:陶冶化育
《漢語大詞典》:沾化(霑化)
接受教化;感受德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佛法玄妙,英贤继轨,无为守道,含识霑化。”
《漢語大詞典》:二德
(1).指仁与信。左传·哀公七年:“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 杜预 注:“二德,信与仁也。”
(2).指阴阳二气。因阴阳二气有生养化育之盛德,故称。宋书·颜延之传:“人者兆气二德,禀体五常。二德有奇偶,五常有胜杀,及其为人,寧无叶沴。”
《漢語大詞典》:橐钥
1.亦作"橐爚"。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犹今之风箱。
2.喻指造化,大自然。
3.喻指本源。
4.生发,化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