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木变石(木變石)
松木的化石。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八:“松入 黑龙江 ,岁久化为青石,号安石,俗呼木变石,中为磋,可发箭鏃。”
分類:松木化石
《漢語大詞典》:元谋人
中国猿人的一种,大约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以前,化石在1965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亦称“元谋猿人”
《漢語大詞典》:玉变(玉變)
古谓玉圭化石。为不祥之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左氏》 昭公 二十四年十月癸酉, 王子鼂 以 成周 之宝圭湛于 河 ,几以获神助。甲戌,津人得之 河 上, 阴不佞 取将卖之,则为石。是时 王子鼂 篡天子位,万民不乡,号令不从,故有玉变,近白祥也。”
《漢語大詞典》:中国猿人(中國猿人)
通称北京猿人。世界著名猿人化石。1927年首次在我国 北京 周口店 龙骨山 洞穴内发现。经古地磁法测定,其绝对年代不少于六十九万年。
《国语辞典》:旋菊石属(旋菊石属)  拼音:xuán jú shí shǔ
一种古代软体动物菊石的化石。壳扁平,上有横隆脊,壳口旁有耳。年代约在侏罗纪。
《国语辞典》:化石学(化石学)  拼音:huà shí xué
研究古生物化石,藉以了解生物的型态、活动及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年代的一门学问。也称为「古生物学」。
《国语辞典》:活化石  拼音:huó huà shí
指某一生物的种长期未发生进化,只存于化石中,未有分支进化,没有现存的近似种,但仍是现生种。此物种从灭绝事件中存活下来,并保留原始的特性。如银杏、鹦鹉螺、鸭嘴兽等。
《国语辞典》:爪哇人  拼音:zhǎo wā rén
根据在爪哇发现的史前人类化石所确定的已灭绝的人科成员。西元一八九一年,由荷兰医生杜布瓦(Eugēne Dubois)所发现。特徵是脸孔大、头骨粗厚、前额低斜、眉塉粗隆、下颚厚重、牙齿粗大,脑容量平均八百六十西西,身高约一百七十二公分,完全直立行走。时代比北京人要早,因此被认为更原始些。
《国语辞典》:异特龙(异特龙)  拼音:yì tè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及东非侏罗纪后期的地层中。体重约二吨,体长约十公尺,肉食,牙齿和爪子锐利,尾巴强劲而有力。
《国语辞典》:左镇人(左镇人)  拼音:zuǒ zhèn rén
民国六十四年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的智人种化石,年代约在二万至三万年前,是台湾迄今所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属于更新世。
《国语辞典》:拉玛猿(拉玛猿)  拼音:lā mǎ yuán
一千五百万至一千万年前的人科化石。首先发现于印度西北部的喜瓦利山丘,随后在西欧、东非及华南均有出土。牙齿咬合方式与现代人大致相似,脸部短、杂食,采二足步行。是人类离开猿科后的最早祖先。
分类:至一化石
《国语辞典》:矽化木  拼音:xì huà mù
树木的化石。其中仍保持原有木材构造的原理。也称为「木化石」、「石化木」。
《国语辞典》:瓦斯车(瓦斯车)  拼音:wǎ sī chē
以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的汽车。
《国语辞典》:上洞人  拼音:shàng dòng rén
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的化石人。出土于北平西南周口店北京人洞穴南面的山顶上,距今约两万年前。从发现的三具完整头骨研究,他们实具有三种不同现代人种的特徵,即原始蒙古人种、爱斯基摩人和美拉尼西亚人。装饰品甚为丰富,有制作精巧的穿孔小石珠、钻孔小砾石和大量穿孔的兽牙等。
《国语辞典》:三觭龙(三觭龙)  拼音:sān jī lóng
动物名。恐龙类。体长约三丈,其化石发现于北美洲及中国蒙古、山东之白垩纪地质系统中。有一骨板由头后缘伸至肩甲,以保护颈部,头上有角一对,形似牛角,头前正中线上,另有一小角,故称为「三觭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