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4,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包虎
书包
包巾
申包胥
皮包
包篚
裹包
渐包
包袱
包髻
包囊
南包
轻包
老包
包谷
《漢語大詞典》:包虎
谓包以虎皮。语本礼记·乐记:“ 武王 克 殷 反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郑玄 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唐 李白 《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参见“ 包戈 ”。
分類:虎皮
《漢語大詞典》:包戈
把武器裹扎起来。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 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 宋 欧阳修 《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國語辭典》:书包(書包)  拼音:shū bāo
装书用的背包。如:「开学了,小学生开心地背著书包上学去。」
《漢語大詞典》:包巾
古代用纱布等制成的一种便帽。亦指一般裹头用的纺织物。《水浒传》第七六回:“褐衲袄满身锦衬,青包巾遍体金销。”《西游补》第六回:“既是 张飞 庙,该带一顶包巾。纵使新式,只好换做将军帽。”《醒世姻缘传》第八回:“若是做了道姑,留着好好的一头黑髮,晚间脱了那顶包巾,连那俗家的相公老爷,举人秀才,外郎快手,凭咱拣用。”
《国语辞典》:申包胥  拼音:shēn bāo x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楚国大夫。本姓公孙,名包胥,因封于申,故号申包胥。与伍员友善,员以吴师伐楚,入郢,包胥入秦乞师,依庭墙哭七日,秦伯乃遣将定其国难,后昭王返国赏功,逃而不受。
《國語辭典》:皮包  拼音:pí bāo
原指皮革制成的手提包。今通称各种质料制成的手提包或小钱包等。《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走了一半路,天已向黑,不留心地下有件东西,绊了一交,顺手抓著看时,原来是个皮包。」
《漢語大詞典》:包篚
包匦,筐篚。借指为馈赠之礼品。 南朝 梁 沈约 《与约法师书》:“此生篤信精深,甘此藿食,至於岁时包篚,每见请求,凡厥菜品,必令以荐。” 宋 陆游 《天申节进奉银状》:“前件银,祗率典章,获参包篚。”
分類:馈赠礼品
《漢語大詞典》:裹包
(1).包裹;行李。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民之襦緼,为贼裹包;民之货钱,充贼囊橐。”
(2).包,包装。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生]如今安葬了未曾?[旦]把坟自造,土泥尽是我麻裙裹包。”
(3).包围。 清 李渔 《奈何天·师捷》:“听军声远号,看旌旗裹包,气昂昂,知是么么到。”
《漢語大詞典》:渐包(漸包)
亦作“ 渐苞 ”。 不断滋长;丛生。书·禹贡:“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 孔 传:“渐,进长;包,丛生。” 陆德明 释文:“包,必茅反。字或作苞。” 孔颖达 疏引 孙炎 曰:“物丛生曰苞。” 晋 左思 《蜀都赋》:“红葩紫饰,柯叶渐苞。”
《國語辭典》:包袱  拼音:bāo fú
1.用布包成,便于携带的行李。《红楼梦》第四二回:「这包袱里是两疋䌷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老残游记》第四回:「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2.比喻累赘或负担。如:「精神上的包袱。」
3.相声或快书等曲艺中所制造的笑料。
4.一种特制的纸包,内装纸钱等物,在佛前或坟前焚化。《红楼梦》第五八回:「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國語辭典》:包髻  拼音:bāo jì
古代妇女用来兜髻的头巾。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包髻、团衫、绣手巾,都是他受用的。」明。朱有燉 元宫词:「包髻团衫别样妆,东朝谒罢出宫墙。」
分類:发髻头巾
《國語辭典》:包囊  拼音:bāo náng
大多数原生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下,会形成囊状物,包裹住身体,暂呈休眠状态,待环境改善后,再破囊而出,重新活动。
《分类字锦》:南包
黄庭坚 谢张泰伯惠黄雀鲊诗 南包解京师,至尊所珍御。
分类:
《韵府拾遗 肴韵》:轻包(轻包)
释清珙诗短策轻包上五台
《国语辞典》:老包  拼音:lǎo bāo
专门包庇纵容或奉承讨好他人的人。《土风录。卷一七。老包》:「阿庇纵容曰老包。按吕氏家塾记包拯为京尹令行,禁止人呼为包家,市井小民及田野之人见徇私者,皆指笑之曰:『尔一个包家。』见贪污者曰:『尔一个司马家。』盖反言以笑之也。后遂以阿庇者曰『老包』矣。」
《國語辭典》:包谷  拼音:bāo gǔ
玉蜀黍的别名。参见「玉蜀黍」条。
《國語辭典》:包谷(包穀)  拼音:bāo gǔ
玉蜀黍的别名。参见「玉蜀黍」条。
分類: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