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4,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包换
包复
包房
包办
背包
缠包
革包
鼓包
脆包
搭包
调包
弹包
马包
莲包
荔包
《国语辞典》:包换(包换)  拼音:bāo huàn
负责退换。如:「如假包换」、「包退包换」。
分类:负责
《漢語大詞典》:包复(包複)
包袱。用布包起来的包裹。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 苗守义 遣衣被包复等来还。”
分類:包袱包裹
《漢語大詞典》:包房
火车客车车厢中有或没有床位及盥洗设备的私人房间
旅客一人或与同伴租用旅店一间或几间房
《國語辭典》:包办(包辦)  拼音:bāo bàn
负责办理。如:「这次校庆园游会由我们班包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料我表妹见官人这一表人才,也决不推辞的,包办在小人身上,完成此举。」
《國語辭典》:背包  拼音:bēi bāo
以皮革、尼龙或帆布等物料制成的各式背袋,可负于背上或肩上盛装物品。如:「登山背包」、「休閒背包」。
《漢語大詞典》:缠包(纏包)
缠绕包裹。借指穿着。 宋 苏辙 《乘小舟出筠江》诗之一:“红饭白醪供醉饱,青蓑黄篛可缠包。”参见“ 缠裹 ”。
《漢語大詞典》:缠裹(纏裹)
(1).缠绕裹扎。东观汉记·郭丹传:“ 丹 无所归节传,以敝布缠裹节,昼伏夜行,求謁 更始 妻子,奉还节传。”后汉书·董卓传:“ 卓 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裹,倒立於地,热膏灌杀之。” 沈从文 《会明》:“旗在 会明 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
(2).装束;衣着。 宋 苏辙 《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归来缠裹任紈綺,天马性在终难羈。” 宋 苏泂 《金陵杂兴》诗之四:“明日死生犹未必,将何缠裹过秋冬。”
《漢語大詞典》:革包
指皮包。 黄中黄 《孙逸仙》第四章:“警官无词,检及钞票,则其所携约三万金,见之愕然,详记其数,纳于革包。”
分類:皮包
《漢語大詞典》:鼓包
(~儿)物体或身体上鼓起疙瘩:他的脸上鼓了一个包儿。
《韵府拾遗 肴韵》:脆包
杨万里诗摘把搜枯梗攀花脱脆包
《國語辭典》:搭包  拼音:dā bāo
一种长形布袋。参见「搭连」条。《西游记》第六五回:「老妖教小的们取了三五十条麻索,解开搭包,拿一个,裍一个。」《红楼梦》第二四回:「一面说,一面果然从搭包里掏出一卷银子来。」
《國語辭典》:调包(調包)  拼音:diào bāo
暗中调换。多指以假换真。如:「金光党最常以调包的手段,骗取被害人的财物。」《快心编传奇三集》第二回:「若叫众家人打到李家去,又想李再思有意调包,必然防备;况李再思衙门情熟,恐怕反来告理,倒弄得不妙。」
分類:暗中
《國語辭典》:弹包(彈包)  拼音:tán bāo
缺点、毛病。《董西厢》卷二:「或短或长,或肥或瘦,一个个精神没弹包。」也作「包弹」。
分類:批评指摘
《漢語大詞典》:马包(馬包)
一种中间开口,两旁可以装塞钱物的长布袋。可以横置马、驴等背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好在我行李无多,把衣箱寄在 杏农 那里,只带了一个马包,跨驴而行。”
《韵府拾遗 肴韵》:莲包(莲包)
王同祖诗莲包欲实又成空
《骈字类编》:荔包(荔包)
宋 孔平仲 送谢仲规致仕 荔包杂红紫,茶品分甲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