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盘头(盤頭)
(1).盘问;查问。《南史·王莹传》:“ 实 从兄来郡,就求告。 实 与铜钱五十万,不听於郡及道散用。从兄密於郡市货,还都求利。及去郡数十里, 实 乃知,命追之。呼从兄上岸盘头,令卒与杖,搏颊乞原,劣得免。”
(2).盘卷头发而成的发髻。《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杨太医 ﹞看着旁边侍候的一个盘头丫头説道:‘你寻本书来,待我看一看脉。’”《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不化你东,不化你西,只化你盘头大闺女。”
(3).包头。《水浒传》第四回:“都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
(4).指顶端卷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头带斜角方巾,手持盘头拄拐。”
(5).织机上的织轴,盘绕经线成卷状,俗称“盘头”。 陆文夫 《荣誉》:“这个盘头是上一个星期上机的,就是说她第三季度已经出了两疋次布。”
(2).盘卷头发而成的发髻。《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杨太医 ﹞看着旁边侍候的一个盘头丫头説道:‘你寻本书来,待我看一看脉。’”《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不化你东,不化你西,只化你盘头大闺女。”
(3).包头。《水浒传》第四回:“都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
(4).指顶端卷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头带斜角方巾,手持盘头拄拐。”
(5).织机上的织轴,盘绕经线成卷状,俗称“盘头”。 陆文夫 《荣誉》:“这个盘头是上一个星期上机的,就是说她第三季度已经出了两疋次布。”
《漢語大詞典》:白帽
(1).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 白纱帽 ”。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
(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
(5).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沈从文 《三三》:“坐了一会儿,出来了一个穿白袍戴白帽、装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报》1983.12.11:“别看这水饺摊是简陋的披棚,走进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员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服,桌净地洁。”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
(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
(5).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沈从文 《三三》:“坐了一会儿,出来了一个穿白袍戴白帽、装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报》1983.12.11:“别看这水饺摊是简陋的披棚,走进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员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服,桌净地洁。”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國語辭典》:套头(套頭) 拼音:tào tóu
1.套在马、驴颈子上的椭圆形套圈。也称为「套包」、「套项」。
2.比喻受到束缚。元。关汉卿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曲:「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脖项上搭上套头,皮面上带上掩眼,怎发付这一千斤铁磨杆。」
3.从头部套穿进去的高领衣服。如:「套头毛衣」、「套头衫」。
2.比喻受到束缚。元。关汉卿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曲:「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一折:「脖项上搭上套头,皮面上带上掩眼,怎发付这一千斤铁磨杆。」
3.从头部套穿进去的高领衣服。如:「套头毛衣」、「套头衫」。
《漢語大詞典》:袱子
(1).古代妇女的覆头巾。《尔雅·释器》“妇人之褘谓之縭” 清 郝懿行 义疏:“ 登州 妇人络头用首帕,其女子嫁时以絳巾覆首,谓之袱子。”
(2).泛指包头巾。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在回家的路上, 张三爹 走在头挽白袱子的人的后面,大骂年轻人。”
(3).用以披盖、遮裹的巾幅。《红楼梦》第五三回:“正面炕上铺着新猩红氊子,设着大红彩綉‘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坐褥,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个当儿,屋里早有僕妇们捧着个金漆盘儿,搭着个大红袱子。” 梅兰芳 《看日本歌舞伎剧团的演出》:“蛇的脸谱,只是原来的粉脸上勾出两个獠牙和眼窝眉子……披一件金线龟背锦的袱子,这就简单而又富有特点地完成了蛇的扮相。”
(2).泛指包头巾。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在回家的路上, 张三爹 走在头挽白袱子的人的后面,大骂年轻人。”
(3).用以披盖、遮裹的巾幅。《红楼梦》第五三回:“正面炕上铺着新猩红氊子,设着大红彩綉‘云龙捧寿’的靠背、引枕、坐褥,外另有黑狐皮的袱子,搭在上面。”《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个当儿,屋里早有僕妇们捧着个金漆盘儿,搭着个大红袱子。” 梅兰芳 《看日本歌舞伎剧团的演出》:“蛇的脸谱,只是原来的粉脸上勾出两个獠牙和眼窝眉子……披一件金线龟背锦的袱子,这就简单而又富有特点地完成了蛇的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