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包头(包頭)  拼音:bāo tóu
1.头发上的包巾。《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今日事在无奈,只得把包头齐眉兜了,锁上大门,随由众人望杭州府来。」《儒林外史》第三○回:「一个个装扮起来,都是簇新的包头、鲜的褶子。」
2.俗称包工的首领。
3.城市名。参见「包头市」条。
4.县名。参见「包头县」条。
《国语辞典》:包头的(包头的)  拼音:bāo tóu de
1.帮优伶化妆的人。
2.男优扮演妇女,化妆简陋,只用青绢包头当做头发,称为「包头的」。
《国语辞典》:包头县(包头县)  拼音:bāo tóu xiàn
县名。位于包头市南,濒黄河北岸,本为萨拉齐所属的包头镇,民国十四年置县,因地缘佳,甚具发展潜力。
《漢語大詞典》:包头市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蒙古语为“包克图”,意为“有鹿的地方”。1938年设市。人口126.8万(1995年)。为中国华北地区牲畜、毛皮和粮食、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有著名的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之一,有“草原钢城”之称。
《國語辭典》:裹头(裹頭)  拼音:guǒ tóu
以巾包头,也指头巾。唐。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漢語大詞典》:盘头(盤頭)
(1).盘问;查问。南史·王莹传:“ 实 从兄来郡,就求告。 实 与铜钱五十万,不听於郡及道散用。从兄密於郡市货,还都求利。及去郡数十里, 实 乃知,命追之。呼从兄上岸盘头,令卒与杖,搏颊乞原,劣得免。”
(2).盘卷头发而成的发髻。《醒世姻缘传》第二回:“﹝ 杨太医 ﹞看着旁边侍候的一个盘头丫头説道:‘你寻本书来,待我看一看脉。’”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不化你东,不化你西,只化你盘头大闺女。”
(3).包头。《水浒传》第四回:“都执杖叉棍棒,尽使手巾盘头,一齐打入僧堂来。”
(4).指顶端卷曲。《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头带斜角方巾,手持盘头拄拐。”
(5).织机上的织轴,盘绕经线成卷状,俗称“盘头”。 陆文夫 《荣誉》:“这个盘头是上一个星期上机的,就是说她第三季度已经出了两疋次布。”
《國語辭典》:顺风(順風)  拼音:shùn fēng
1.依著风向。《淮南子。脩务》:「夫雁顺风以爱气力。」
2.风向与行进的方向相同。《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三国演义》第七回:「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
3.比喻时运顺利。《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
4.比喻旅途顺利。如:「祝你一路顺风。」
《漢語大詞典》:白帽
(1).即白纱帽。宋书·明帝纪:“坐定, 休仁 呼主衣白帽代之,令备羽仪。”参见“ 白纱帽 ”。
(2).白色帽子。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当念著白帽,采薇青云端。”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吴正伸以予往南陵见寄兼惠新酝早蟹》:“入门得寄诗,欲览整白帽。”
(3).白布帽。旧时丧服。俗称白包头。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及薨, 四川 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二》:“ 商君 车裂而 秦 人不怜, 武侯 则巷祭路哭,白帽成俗。”
(4).指 回 民。回族戴白包帽,故称。 清 黄遵宪 《乌之珠歌》:“黄巾甫平白帽扰,战马每岁从周旋。”
(5).现代医务、饮食等行业的工作帽。 沈从文 《三三》:“坐了一会儿,出来了一个穿白袍戴白帽、装扮古怪的女人。”《新民晚报》1983.12.11:“别看这水饺摊是简陋的披棚,走进去一看,在工作的社员个个头戴白帽,身穿白服,桌净地洁。”
《漢語大詞典》:白纱帽(白紗帽)
白纱制的高顶帽。自 晋 至 南朝 梁 皇帝平时所戴。梁书·侯景传:“ 景 自篡立后,时著白纱帽。”隋书·礼仪志六:“﹝ 梁 天监 八年﹞帝改去还皆乘輦,服白纱帽。”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八:“ 萧道成 既诛 苍梧王 , 王敬则 手取白纱帽加 道成 首,令即位……盖 晋 、 宋 、 齐 、 梁 以来,惟人君得著白纱帽。家有 范琼 画 梁武帝 本,亦着白纱帽也。”
分類:平时帝王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漢語大詞典》:秃巾
谓光着头不包头巾。《后汉书·孔融传》:“又 融 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 李贤 注:“谓不加幘。”
分類:包头
《漢語大詞典》:拂云堆(拂雲堆)
古地名。在今 内蒙古 包头 西北。 唐 时 朔方军 北与 突厥 以 河 为界, 河 北岸有 拂云堆 神祠, 突厥 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 既定 漠北 ,于 河 北筑中、东、西三 受降城 以固守。 中受降城 即在 拂云堆 ,故 拂云堆 又为 中受降城 的别称。 唐 李益 《拂云堆》诗:“ 汉 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 拂云堆 。” 金 元好问 《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 头地寒无草芽, 拂云堆 边春更晚。”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词:“ 碎叶城 荒, 拂云堆 远,雕外寒烟惨不开。”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
《漢語大詞典》:仓头(倉頭)
汉 代对奴仆的称呼。 汉 时奴仆以深青色布包头,故称。仓,通“ 苍 ”。汉书·萧望之传:“ 仲翁 ( 王仲翁 )出入从仓头庐儿。” 颜师古 注:“皆官府之给贱役者也。”北齐书·张亮传:“﹝ 尒朱兆 ﹞窜於穷山,令 亮 及仓头 陈山提 斩己首降,皆不忍。”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 霍云 ﹞当朝请,数称病私出……使仓头奴上朝謁。”
《國語辭典》:帩头(帩頭)  拼音:qiào tóu
束发的头巾。汉。无名氏〈陌上桑〉诗:「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晋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孝武太元中,人不复著帩头。」也称为「幧头」。
《漢語大詞典》:素帻(素幘)
白色包头巾。古代用于凶、丧事。 汉 班固 《白虎通·三军》:“王者征伐所以必皮弁素幘何?伐者凶事,素服示有悽愴也。”后汉书·礼仪志下:“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皆素幘委貌冠,衣素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