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砥砺(砥礪)  拼音:dǐ lì
砥、砺都是磨刀石。砥砺引申为磨鍊。《淮南子。脩务》:「有时而脩,砥砺磨坚,莫见其损。」
《國語辭典》:激厉(激厲)  拼音:jī lì
1.激发勉励,使奋发振作。《后汉书。卷三二。阴识传》:「帝敬重之,常指识以敕戒贵戚,激厉左右焉。」《三国志。卷九。魏书。曹仁传》:「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也作「激励」。
2.言行激烈率直。《南史。卷五七。范云传》:「性颇激厉,少威重,有所是非,形于造次。」
《漢語大詞典》:相勖
(1).勉励。 唐 李白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故人深相勗,忆我劳心曲。”
(2).互相勉励。 明 杨慎 《与方思道别》诗:“芝兰在久要,丹雘失相勗。”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家庆》:“忠和孝,节与义,须相勗。”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余与公以学行相勗,又相从於金革。”
《國語辭典》:奖励(獎勵)  拼音:jiǎng lì
奖赏勉励。《晋书。卷一一三。苻坚载记上》:「黜陟幽明,躬亲奖励。」也作「奖劝」。
《漢語大詞典》:励勉(勵勉)
勉励。 明 高攀龙 《光州学正薛公以身墓志铭》:“自是,无日不相过从,交相励勉。”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时 熹宗 崩, 庄烈帝 嗣位,优詔励勉焉。”
分類:勉励
《漢語大詞典》:鞭辟
(1).鞭策;勉励。朱子语类卷一○四:“ 顾文蔚 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元 熊禾 《谢贡举启》:“虽曰有试而誉,但恐无实以副,某敢不益加鞭辟,无负甄陶。”
(2).剖析,分析。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龙谿语录》:“盖 龙谿 天分极高,故其悟入处极透彻,其与人言,层层鞭辟,真能开发神智。”
《漢語大詞典》:矜奋(矜奮)
(1).以勇气自恃;骄傲自大。管子·形势:“矜奋自功,而不因众人之力。”汉书·晁错传:“矜奋自贤,羣臣恐諛。”
(2).武勇,果敢。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3).振奋;勉励。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 柳侯 为州,不鄙夷其民,动以礼法。三年,民各自矜奋。”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士尝毁廉耻以负累於世矣,则其偷惰取容之意起,而矜奋自强之心息。” 清 方苞 《岩镇曹氏女妇贞烈传序》:“自是以后,为男子者率以妇人之失节为羞,而憎且贱之。此妇人之所以自矜奋与!”
《國語辭典》:鼓励(鼓勵)  拼音:gǔ lì
鼓舞、激励。《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户头总催说》:「花红鼓乐,分别奖赏,以鼓励其馀。」
《漢語大詞典》:申励(申勵)
犹勉励。新唐书·崔彦昭传:“ 杨收 、 路巖 、 韦路衡 皆坐朋比贿赂得罪死……帝因下詔暴 收 等过恶,申励丁寧,以成其美。”
分類:勉励
《國語辭典》:黾勉(黽勉)  拼音:mǐn miǎn
勉励、努力。《诗经。邶风。谷风》:「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明。陆世廉《西台记》第四出:「掉行不顾,从万死一生中,黾勉经营,不遗馀力。」也作「僶勉」、「僶俛」。
《漢語大詞典》:切切
相互敬重切磋勉励貌。广雅·释训:“切切,敬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导之以道而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朋友之集,类味之游,莫切切进德,誾誾修业,攻过弼违,讲道精义。”
《國語辭典》:自勉  拼音:zì miǎn
自我勉励。如:「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自勉。」《庄子。天运》:「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
《國語辭典》:切磋  拼音:qiē cuō
1.切磨骨角玉石等,以作成器物。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皮剥来好做革,骨和角又好切磋成器用。」
2.比喻互相研究、讨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唐。韩愈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3.比喻非常哀痛。《楚辞。王褒。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國語辭典》:切磋琢磨  拼音:qiē cuō zhuó mó
切、磋、琢、磨为对玉石象牙等加工的各种方法。语本《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汉。毛亨。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后比喻互相研究讨论,以求精进。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
《國語辭典》:赠言(贈言)  拼音:zèng yán
对人劝勉的话。唐。杨烱〈西陵峡〉诗:「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
分類:勉励临别
《國語辭典》:相劝(相勸)  拼音:xiāng quàn
1.相互劝勉。《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2.劝告、劝解。宋。苏轼岐亭〉诗五首之二:「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三国演义》第九回:「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