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蹈锋饮血(蹈鋒飲血)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漢語大詞典》:胆欲大而心欲小(膽欲大而心欲小)
唐 孙思邈 对 卢照邻 语。意谓任事要勇敢而思虑应周密。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隐逸》:“﹝ 孙思邈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谓小心也;赳赳武夫,公侯于城,谓大胆也。’”朱子语类卷七六:“如云胆欲大而心欲小:至健恆易以知险,如胆欲大;至顺恆简以知阻,如心欲小。”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孙思邈 语本此。今多作“胆大心细”。
《國語辭典》:冲锋陷阵(衝鋒陷陣)  拼音:chōng fēng xiàn zhèn
深入敌方阵地向敌人攻击。形容作战英勇。《周书。卷一五。李弼传》:「冲锋陷阵,隐身鞍甲之中。敌人见之,皆曰:『避此小儿。』」《明史。卷二六一。卢象升传》:「象升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冲锋陷阵,军律甚整。」也作「冲坚陷阵」。
《漢語大詞典》:瞋目扼腕
形容愤怒、勇敢的样子。《韩诗外传》卷九:“小人之论也,专意自是。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分類:愤怒勇敢
《漢語大詞典》:粗懆
亦作“麄懆”。 强暴。引申为勇敢。 元 明 间无名氏《午时牌》第四折:“那 葛从周 能布摆,五虎将逞麄懆。”
分類:强暴勇敢
《國語辭典》:穷追不舍(窮追不捨)  拼音:qióng zhuī bù shě
苦苦追赶或追求不放弃。如:「肇事歹徒企图驾车逃逸,最后仍被穷追不舍的警察缉捕归案。」
《漢語大詞典》:僄勇
敏捷勇敢。史记·淮南衡山传论:“夫 荆楚 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分類:敏捷勇敢
《漢語大詞典》:匹马一麾(匹馬一麾)
一匹马一杆旗。形容勇敢善战。辽史·仪卫志四:“ 辽太祖 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未尝寧居。”
《國語辭典》:视险如夷(視險如夷)  拼音:shì xiǎn rú yí
视危险如平安。形容面对危险,毫不畏惧。晋。史援 后汉史君颂:「处溢不骄,居劳不惮,视险如夷,忘身逐叛。」也作「视险若夷」。
《國語辭典》:见义勇为(見義勇為)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漢語大詞典》:竟士
劲卒;勇敢坚强的战士。竟,通“ 竞 ”。墨子·旗帜:“死士为仓英之旗,竟士为雩旗。” 孙诒让 间诂:“竟,竞之借字。”
《國語辭典》:临难不避(臨難不避)  拼音:lín nàn bù bì
到了危难的关头,能挺身面对不逃避。《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