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陵厉(陵厲)
(1).超越,凌驾于……之上。晋书·葛洪传:“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躡景。”明史·熊廷弼传:“其才既笼盖一时,其气又陵厉一世,揭辩纷纷,致攖众怒。”
(2).蜿蜒貌。 三国 魏 曹植 《九咏》:“冠北辰兮岌峩,带长虹兮陵厉。” 赵幼文 校注:“陵厉,蜿蜒之貌。”
(3).咄咄逼人貌。南史·沈庆之传:“每从游幸及校猎,据鞍陵厉,不异少壮。”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二年:“ 頊 魁岸辩口, 懿宗 短小傴僂, 頊 视 懿宗 ,声气陵厉。”
(4).气势猛烈。 章炳麟 《夏口行》诗:“朔风忽陵厉,白露转为霜。”
《漢語大詞典》:炽焰(熾焰)
(1).烈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飈发,焚轻舟,坠王身,入 无间狱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炽焰中忽生两树, 无忧王 因懺悔,号灰菩提树。”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懦弱之人,不堪炙炽者,令捧未开花,散之向炽焰,虚则花发,实则花焦。”
(2).亦作“ 炽炎 ”。火势猛烈。《水浒传》第一○八回:“那贼将见 乔道清 迎上来,再把剑望南砍去,那火比前番更是炽焰。”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火势之炽炎。”
(3).比喻权势和气焰很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方祸之剡,权璫炽焰,人宜无敢近者。”
《國語辭典》:火海  拼音:huǒ hǎi
形容火势猛烈且范围广大。《歧路灯》第一○五回:「臣夜谕两总兵以水师艨艟尾追,夜半抵山,照前燃放火箭,山上山下登时一片火海,寇贼茅棚席窝,一时俱焚。」
《漢語大詞典》:劲厉(勁厲)
(1).刚正严肃。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朗 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世语》曰:“ 朗 子 秀 ,劲厉能直言,为 晋武帝 博士。”
(2).谓风势猛烈而寒冷。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颜承节》:“近三鼓,阴风劲厉,四十九灯悉灭,其一復明。”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天风劲厉,不容易生长树木。”
《國語辭典》:焰腾腾(焰騰騰)  拼音:yàn téng téng
火势凶猛飞腾的样子。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焰腾腾火起红霞,黑洞洞烟飞墨云。」《儒林外史》第一六回:「稻场上都是烟煤,兀自有焰腾腾的火气。」
《国语辞典》:焮天  拼音:xìn tiān
火势猛烈。唐。王维〈京兆尹张公德政碑序〉:「火缭将至,焮天铄地。」
《漢語大詞典》:充炽(充熾)
谓盛而势猛。 唐 陆龟蒙 《田舍赋》:“加以上多而下寡,不胜剥丧之苦,转徙盗聚而充炽焉。”
分類:势猛
《漢語大詞典》:駃雪
来势猛烈的大雪。 清 陈维嵩 《苏武慢·梁溪舟中对雪》词:“忽飞駃雪,暗洒 吴 装,极目空明相混。”
《漢語大詞典》:腾灼(騰灼)
形容火势猛烈。 明 杨循吉 《蓬轩关记》卷下:“四面纵火,烈焰腾灼,一家四人,荡为灰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凡行必於雨后,心凝目注,轻蹟步履之;悮蹴山石,则飞燄腾灼焉。”
《漢語大詞典》:雨镞(雨鏃)
来势猛烈的急雨。 宋 陆游 《大雨》诗:“雨鏃飞纵横,雷车助奔骤。”
《漢語大詞典》:炽腾(熾騰)
火势猛烈,火苗上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其精气如烈火炽腾,蓬蓬勃勃。” 叶紫 《星》第二章:“米酒把他的心燃烧得炽腾起来。”
《漢語大詞典》:腾腾烈烈(騰騰烈烈)
(1).形容威风凛凛地奔驰。《英烈传》第三一回:“跨着赤兔追风马,腾腾烈烈,拓平海内山川。”
(2).形容火势猛。
《国语辞典》:喷薄欲出(喷薄欲出)  拼音:pēn bó yù chū
气势猛烈,就要喷涌而出。如:「这座火山已经连续好几天喷出火山灰,看来岩浆已喷薄欲出了!」
《国语辞典》:雷轰电掣(雷轰电掣)  拼音:léi hōng diàn chè
雷击电闪。形容来势猛烈、迅速,使人措手不及。《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听了这话,如雷轰电掣的一般,正触了金钏儿之事,心内越发感爱袭人不尽。」《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雷轰电掣弹毙凶僧,冷月昏灯刀歼馀寇。」
《国语辞典》:摧山搅海(摧山搅海)  拼音:cuī shān jiǎo hǎi
摧毁高山,撼动大海。形容声势猛烈。《孤本元明杂剧。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