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7,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夏畦
邪许
织妇
家务
价值
耘锄
秧歌
勤动
繇役
三夏
绣工
付出
血汗
食口
保母
《國語辭典》:夏畦  拼音:xià xī
于炎夏中耕田,比喻勤苦工作。《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國語辭典》:邪许(邪許)  拼音:yé hǔ
众人共同致力时的呼声,俗称「号子」。《淮南子。道应》:「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漢語大詞典》:织妇(織婦)
(1).指从事纺织劳动的妇女。后汉书·庞参传:“伏见道路行人,农夫织妇,皆曰‘太尉 庞参 ,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閒,自处中伤之地。’”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农夫织妇,携持幼弱,餉於其后。” 宋 戴复古 《织妇叹》:“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2).指织女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西北有织妇,綺縞何繽纷。” 黄节 注:“西北织妇,盖喻织女星也……是西北者,织女所在之方也。”
《國語辭典》:家务(家務)  拼音:jiā wù
家中的日常事务。《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此时太守公告老在家,不管家务。」《红楼梦》第六六回:「尤二姐操持家务,十分谨肃。」也作「家务事」。
《國語辭典》:价值(價值)  拼音:jià zhí
1.泛称物品的价格。《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交易事已成,不必说了,只是我们毕竟有些疑心,此壳有何好处?价值如此?」《红楼梦》第一三回:「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叩之,玎珰如金玉。大家都奇异称赞。贾珍笑问价值几何?」
2.以各种等值标准或交换标准所表示的价值,如成本、重置成本、市价等。
3.凡有助于促进道德上的善,便是价值。如以真、善、美为追求的理想,且持此以为衡量的准绳,则视为价值。
4.正面作用。如:「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否具有价值,后人自有评论。」
《國語辭典》:耘锄(耘鋤)  拼音:yún chú
除草和松土用的锄头。
《國語辭典》:秧歌  拼音:yāng gē
1.一种流行于北方农村间的踏歌。以数人装扮各种人物,踩高蹻而踊歌,或为合唱,或相应答以表演各类故事。后泛称田间工作者所唱的歌。
2.书名。张爱玲著。长篇小说。描写中国大陆共产党统治下的农村生活。
《漢語大詞典》:勤动(勤動)
辛勤劳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贫窶者勤动终岁,而俯仰无貲。” 李大钊 《劳动教育问题》:“眼看人家一天天安宁清静去求知识,自己却为衣食所迫,终岁勤动,蠢蠢的象牛马一样不知人间为何世。”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农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繇,通“ 徭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薄赋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汉书·霍去病传:“减 陇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农民坏於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参见“ 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三夏  拼音:sān xià
1.旧时以阴历四月为孟夏、五月为仲夏、六月为季夏,此夏季的三个月,合称为「三夏」。
2.经过夏季三次,即三年之意。宋。晁贯之《墨经。新故》:「凡新墨不过三夏,殆不堪用。」
3.古代肆夏、韶夏、纳夏三乐曲的合称。《左传。襄公四年》:「三夏,天子所以享元侯也,使臣弗敢与闻。」
《國語辭典》:绣工(繡工)  拼音:xiù gōng
1.刺绣的工人。
2.刺绣的工夫。
3.刺绣的工钱。
《國語辭典》:付出  拼音:fù chū
支出、交出。如:「为了完成这部书,大家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國語辭典》:血汗  拼音:xiě hàn
血液和汗水。比喻工作所用的精力。如:「田里的稻谷都是农夫的血汗凝聚成的。」
《漢語大詞典》:食口
(1).不劳动而吃闲饭的人。后亦指家口。《商君书·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秩卑俸薄食口众,岂有酒食开容颜。”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 方氏 世业医,虽名著邑里,而食口浩繁。”
(2).指牲畜的胃口、食欲。 王西彦 《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牛》:“种田人少不得猪,大女婿家捉来那只乌花小猪倒也肯长,食口很好。”
《國語辭典》:保母  拼音:bǎo mǔ
1.古时宫廷中,抚育王室子弟的女师。《礼记。内则》:「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也作「保姆」、「褓姆」。
2.替人保育子女的妇人。汉。枚乘 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也作「保姆」、「媬姆」、「褓母」、「褓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