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98,分54页显示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40  41  42  4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有胎盘类
博物学
哺乳类
白变种
保定法
梆儿头
瓣鳃类
板壳虫
胃脏
下崽
褪毛
牙虫
响糖
性色
性徵
《国语辞典》:有胎盘类(有胎盘类)  拼音:yǒu tāi pán lèi
胎儿在子宫内,藉胎盘从母体获得发育生长养料的哺乳类动物的总称。
《国语辞典》:博物学(博物学)  拼音:bó wù xué
1.研究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学科。
2.研究动物、植物、矿物等学科的总称。
《国语辞典》:哺乳类(哺乳类)  拼音:bǔ rǔ lèi
动物分类上属于脊椎动物亚门中的一纲,体面被毛,用肺呼吸,大都胎生,以母的乳汁养育其子,人及兽皆属此类。
《国语辞典》:白变种(白变种)  拼音:bái biàn zhǒng
患有白化症的动物和人。参见「白化症」条。
《国语辞典》:保定法  拼音:bǎo dìng fǎ
兽医学上指为控制并保护动物而实施的办法。目的在避免因惊扰而致人畜损伤,其原则为简便、有效、安全、人道。
《国语辞典》:梆儿头(梆儿头)  拼音:bāng ér tóu
1.前额突出的人。
2.动物名。一种蟋蟀。节肢动物。头呈方形而大。也称为「梆子头」。
《国语辞典》:瓣鳃类(瓣鳃类)  拼音:bàn sāi lèi
动物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斧足纲。生活在水中,外有介壳,鳃部如花瓣。多数具有像斧头形状的肌肉,称为「斧足」,可藉由斧足的伸缩带动身体移动。如蛤蜊、蚌、牡蛎等。也称为「斧足类」。
《国语辞典》:板壳虫(板壳虫)  拼音:bǎn ké chóng
动物名。原生动物门。生长在淡水中,具有纤毛的单细胞动物。
《国语辞典》:胃脏(胃脏)  拼音:wèi zàng
动物体内消化食物的器官之一。形如囊,左大右小,横卧横膈膜之下,上连食道,下连小肠。
《国语辞典》:下崽  拼音:xià zǎi
动物生子。如:「家里那只黄牛,开春就下崽。」
分类:动物生子
《国语辞典》:褪毛  拼音:tùn máo
脱毛。动物因季节转换而脱去原有的毛。
《国语辞典》:牙虫(牙虫)  拼音:yá chóng
1.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牙虫科。栖水中,长寸许,黑色,椭圆形,身有小点,胸有棘状突起,脚细长,善泳水,捕食小鱼及虫类。
2.旧时以为龋齿中寄生有虫,遂有以拨牙虫为业的人。
《国语辞典》:响糖(响糖)  拼音:xiǎng táng
一种流行于北方的脆糖食品,常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可供玩食。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一折:「先去买十只大羊,五果五菜,响糖狮子。」《金瓶梅》第三四回:「书童儿在书房内叫来安儿扫地,向食盒揭了,把人家送的桌面上响糖与他吃。」也称为「香糖」。
《国语辞典》:性色  拼音:xìng sè
动物躯体上因雌雄性别而相异的色彩。尤以昆虫特别显著。
《国语辞典》:性徵  拼音:xìng zhēng
人类男女性别的特徵。也指动物雌雄的外形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