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来亨鸡(来亨鸡)  拼音:lái hēng jī
动物名。脊椎动物门鸟纲鸡形目。原产于义大利的来亨港,以善产卵著称,其中以白色种的产量最多。
《国语辞典》:无翼鸟(无翼鸟)  拼音:wú yì niǎo
动物名。鸟纲无翼鸟目。体型大小如鸡,嘴巴尖长,翅膀退化,羽翼丰厚,呈深褐色及灰色。昼伏夜出,以昆虫类为食,产于纽西兰,为世界上稀有的鸟类之一。
《国语辞典》:吴郭鱼(吴郭鱼)  拼音:wú guō yú
动物名。鲈目慈鲷科。一种热带性的内陆鱼。原产于非洲,种类很多。被引进台湾的吴郭鱼,为在来种,体小头大,外表有一层黑膜。二次大战后,郭启彰与吴振辉从新加坡携回的鱼苗孵化养殖而成,为纪念他们引进之功,故以他们的姓氏命名。吴郭鱼适应力强,繁殖容易,故成为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种。
《国语辞典》:吸血蛭  拼音:xī xiě zhì
动物名。一种水蛭。环形动物蛭纲。背面呈绿灰色,有纵形纹。多生活于水田、池塘、泥沼中,吸吮其他动物的血液。
《国语辞典》:象鼻虫(象鼻虫)  拼音:xiàng bí chóng
动物名。昆虫纲鞘翅目。椭圆形,头小而口吻特长,如象鼻状,故称为「象鼻虫」。成虫及幼虫皆以植物为食,或于植物上造瘿、捲叶。多寄生于香蕉、果树或谷类上,而为害其果实或新芽。
《国语辞典》:象牙贝(象牙贝)  拼音:xiàng yá bèi
动物名。软体动物掘足纲。为一种细长贝类,其贝壳两端开口,中间相通,身体半埋沙粒中,捕食微小生物。常栖息在海洋底部。
《国语辞典》:向导犬(向导犬)  拼音:xiàng dǎo quǎn
动物名。一种产于英国的狗。毛短耳下垂,腿长,跑得快。毛呈红褐色,带有黑白斑纹。嗅觉敏锐,多当做猎犬。
《国语辞典》:土托鱼(土托鱼)  拼音:tǔ tuō yú
动物名。即土𩽆鰆鱼。体长侧扁,背部灰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约有五十至六十条褐色横带。分布极广,台湾盛产于西南沿海,尤以台南、高雄沿海及澎湖近海最多。也称为「马鲛鱼」、「涂托鱼」、「土𩽆鱼」。
《国语辞典》:土番鸭(土番鸭)  拼音:tǔ fān yā
动物名。为雄正番鸭与雌菜鸭杂交的后代,不能生育,早肥,肉味佳,为肉用鸭的主要鸭种。原产于中国。
《国语辞典》:乌颊鱼(乌颊鱼)  拼音:wū jiá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形略似鲫,体椭圆而侧扁,长尺半至二尺,有齿。性贪饕,栖于近海,其肉味美。
《国语辞典》:文鳐鱼(文鳐鱼)  拼音:wén yáo yú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体长,呈纺锤状,背部苍黑,腹白。胸鳍甚大,张开略如燕翼,能飞掠离水面数尺之空中。也称为「飞鱼」、「文鱼」。
《国语辞典》:羊毛猴  拼音:yáng máo hóu
动物名。哺乳类灵长目卷尾猴科。身长约五十至六十公分,尾巴比身体长,密生毛柔软似羊毛。以植物、昆虫的幼虫为食物,群生于树上,分布于南美山林中。
《国语辞典》:眼镜猴(眼镜猴)  拼音:yǎn jìng hóu
动物名。灵长目眼镜猴科。为极小型的原猿类。眼睛如戴眼镜般,特别大,适于夜行。密生长毛,红褐及灰色,四肢发达。雌雄成对生活,以蜗牛、昆虫等为食。
《国语辞典》:烟夜蛾(烟夜蛾)  拼音:yān yè é
动物名。一种昆虫。灰黄色,幼虫黄绿或绿褐色。幼虫白天藏在叶子背面,夜间则出来吃食烟叶或番茄等。
《国语辞典》:星鸡鱼(星鸡鱼)  拼音:xīng jī yú
动物名。硬骨鱼纲石鲈科。身体呈灰褐色,体侧及鳞片上有黑色斑点。台湾亦有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