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秃鹰
玄鼠
熊蚁
牙虫
蕈螂
蕈蝇
鲞蠹
星鲨
蠍子
笋螺
水蚤
豉虫
螫蝇
石蟥
麝牛
《国语辞典》:秃鹰(秃鹰)  拼音:tū yīng
动物名。鸟纲鹫鹰目。为一种大型鹫。全身黑灰色,头部颈部只有稀疏的绒毛,性猛烈。产于蒙古。也称为「秃鹫」。
《国语辞典》:玄鼠  拼音:xuán shǔ
动物名。哺乳纲鼠科。一种家鼠。体背面黑色,腹面石板色,体中等大,尾长。
《国语辞典》:熊蚁(熊蚁)  拼音:xióng yǐ
动物名。一种蚁。体黑,胸背突出,腹部为纺棰形,被黄白色毛。多栖于松林。
《国语辞典》:牙虫(牙虫)  拼音:yá chóng
1.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牙虫科。栖水中,长寸许,黑色,椭圆形,身有小点,胸有棘状突起,脚细长,善泳水,捕食小鱼及虫类。
2.旧时以为龋齿中寄生有虫,遂有以拨牙虫为业的人。
《国语辞典》:蕈螂  拼音:xùn láng
动物名。形状像瓢虫,体形扁圆而呈黄褐色,背上有四点黑色圆点花纹。身长约一公分半。食蕈类为生,故称为「蕈螂」。
《国语辞典》:蕈蝇(蕈蝇)  拼音:xùn yíng
动物名。双翅类。口吻短,胸部呈圆柱形,赤黄色,触角长于身体的长度。活动于潮湿的地方。因幼虫栖息于蕈类以吸收养分,故称为「蕈蝇」。
《国语辞典》:鲞蠹(鲞蠹)  拼音:xiǎng dù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鲣节虫科。体长约七公釐,长椭圆形,色黑。头部常隐缩于前胸下,触角一对,尾端有长毛。常为害毛皮、织物、蚕茧等。
《国语辞典》:星鲨(星鲨)  拼音:xīng shā
动物名。鱼纲皱唇鲨科。体长约在一公尺以内,灰黑色,带有白斑。牙细而多,铺石状排列。栖息于近海,食甲壳类和贝类。肉质鲜美,可供食用。
《国语辞典》:蠍子  拼音:xiē zi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蜘蛛纲。身体分为头胸及腹部,头胸部由一背壳所覆盖,多为黄褐色。口部两侧有一对螯,胸部有四对脚,前腹部较粗,后腹部细长,末端尾扇有毒钩,用以禦敌或捕食。多以蜘蛛、昆虫等为食。
《国语辞典》:笋螺(笋螺)  拼音:sǔn luó
动物名。软体动物腹足类笋螺科,栖于暖海的沙底。体呈圆锥形,壳口圆,沟短,因螺塔高,螺层多,其状如笋,故称为「笋螺」。
《国语辞典》:水蚤  拼音:shuǐ zǎo
动物名。节肢动物甲壳类。长约二公釐,体透明,形椭圆,产沟水中,人多捕之以饲养金鱼。也称为「鱼虫」。
《国语辞典》:豉虫(豉虫)  拼音:chǐ chóng
动物名。鞘翅目豉虫科。体形椭圆,长约五公分,呈黑色或黄色,有光泽,群集水面,善游泳,时时旋转不已。
《国语辞典》:螫蝇(螫蝇)  拼音:zhē yíng
动物名。体灰色,有黑条纹,夏天在山野螫刺人畜为害。
《国语辞典》:石蟥  拼音:shí huáng
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类。体长五、六公分至一寸。体形卵圆,无壳,腹面扁平,色淡黄,背面黄绿,多粒状的小形突起物。常群集于海滨。
《国语辞典》:麝牛  拼音:shè niú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外形如牛而小,肩高一点三公尺,体重约三百公斤。体被褐色长毛。雄牛有麝香气,头有向下弯曲的大角一对。分布于北美草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