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沼泥  拼音:zhǎo ní
静水中由动植物遗体形成的沉积性泥炭。
《國語辭典》:核仁  拼音:hé rén
1.植物果核内的种子。如杏的核仁为杏仁。
2.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网状质球状结构,在细胞分裂时消失,新细胞形成后再出现。每个细胞核有一枚或数枚以上的核仁。
《國語辭典》:毛刺  拼音:máo cì
物体边缘产生的小刺。
《國語辭典》:解剖  拼音:jiě pǒu
剖视生物的躯体,以观察并瞭解其组织构造及器官位置。
《漢語大詞典》:淑类(淑類)
指动植物中好的种类。 三国 魏 曹植 《离缴雁赋》:“寻淑类之殊异兮,禀上天之休祥。”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盖乘风之淑类,实先景之洪胤。” 唐 王勃 《采莲赋》:“尔其珍族,广茂淑类。”
《國語辭典》:卵子  拼音:luǎn zǐ
1.动植物的雌性生殖细胞,成熟后可受精产生第二代。
2.睪丸。
《國語辭典》:群落  拼音:qún luò
由好几个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族群所组成的大群体。如草原群落。一独立的群落,依生态功能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构成一个食物网。
《國語辭典》:引种(引種)  拼音:yǐn zhǒng
由外地引进植物种类或品系以供栽培者。
《國語辭典》:退化  拼音:tuì huà
1.生物在演化过程中,某种器官构造逐渐简化,或功能逐渐丧失且常伴同形体缩小的现象。如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
2.边陲地带的劳工、资源及资金等,不断流向核心区,以致本身的发展停滞,逐渐衰退的现象。
3.衰退、衰落。如:「人老了,脑力会逐渐退化的。」
《國語辭典》:养殖(養殖)  拼音:yǎng zhí
饲养水产动植物。如:「台南沿海有许多鱼塭养殖虱目鱼。」
《国语辞典》:生物因子  拼音:shēng wù yīn zǐ
动植物等有生命的因子,称为「生物因子」。
《国语辞典》:国家公园(国家公园)  拼音:guó jiā gōng yuán
为保护国家特有之自然风景、野生动植物、文化资产或史迹,并供国民之育乐及研究,所划设的特定区域。我国现有太鲁阁、玉山、垦丁、阳明山、雪霸、金门、澎湖南方四岛、东沙环礁、台江等九个国家公园。
《国语辞典》:胡萝卜素(胡萝卜素)  拼音:hú luó bo sù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的几种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在许多动物的肝脏中可转换为维生素A。可使植物的花朵、根、果实显出黄色、橙色或红色。在动物中,则常见于乳脂、蛋黄、金丝雀的羽毛、海虾类。最重要的前维生素A是β─胡萝卜素,现多用色层分析法分离而得。可作为色素。也称为「叶红素」。
《国语辞典》:自然分类(自然分类)  拼音:zì rán fēn lèi
纯本生物进化自然系统的动植物分类方法。相对于人为分类法而言。
《国语辞典》:自然接种(自然接种)  拼音:zì rán jiē zhòng
空气中的菌种与动植物接触,产生酦酵作用的过程。传统制造香肠、醋或酿酒者采用这种方式,容易使不良的菌种带入食物中,后来改用人工的方式,把良好的菌种培养在隔离的环境中,避免不良菌种渗入,即所谓的「菌䴚」。目前发展出来的菌䴚种类包括乳酸杆菌属、细球菌属及非病原性葡萄球菌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