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使
(1).负有全权重任的使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如发重使为媾。”后汉书·班固传下:“故自 建武 之世,復脩旧典,数出重使,前后相继。”
(2).加重役使。《商君书·垦令》:“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於食。”
《國語辭典》:饮羊(飲羊)  拼音:yìn yáng
羊贩用水将羊喂得极饱,增加其体重,以欺骗买者,称为「饮羊」。引申为商人投机取巧、诈欺牟利的行为。《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
《漢語大詞典》:重征(重徵)
重税。《商君书·外内》:“食贵,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宋 戴复古 《送李来宾》诗:“逐利遭重徵,商旅亦良苦。”亦谓加重征税。 明 何景明 《何子·功实》:“重徵滥役,则结民之怨;破城侵境,则深敌之讐。”
重新征召。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之一:“今朝忽见银臺事,早晚重徵入翰林。”
《国语辞典》:病剧(病剧)  拼音:bìng jù
病情加重。如:「他忽然病剧,危在旦夕。」
分类:病情加重
《漢語大詞典》:积重(積重)
积聚,积储。礼记·祭统:“是故上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 郑玄 注:“国君有蓄积,不独食之,亦以施惠於竟内也。”荀子·王制:“天地者,生之始也;礼义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礼义之始也。为之贯之,积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度制:“ 孔子 曰:‘不患贫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
(1).谓积久而加重。明史·宦官传一·王振:“ 振 权日益积重,公侯勛戚呼曰翁父。”
(2).积习深重。明史·宦官传序:“通文墨,晓古今,逞其智巧,逢君作奸,数传之后,势成积重,始於 王振 ,卒於 魏忠贤 。” 清 王春绶 《致闽藩曾菊萸书》:“盖 广东 自查办烟禁以来,禁私贩,杜私走未免操之过急,故兵怨之,民怨之,差怨之,甚而武弁亦怨之。当积重之餘,以为絶我衣食之源也。”
(3).素来看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今执事所问者,举不越进士之文,是其所积重不过此一体耳,而乃欲诸体之皆合,不亦异乎!”
《漢語大詞典》:重徵
重税。《商君书·外内》:“食贵,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宋 戴复古 《送李来宾》诗:“逐利遭重徵,商旅亦良苦。”亦谓加重征税。 明 何景明 《何子·功实》:“重徵滥役,则结民之怨;破城侵境,则深敌之讐。”
重新征召。 唐 司空图 《贺翰林侍郎》诗之一:“今朝忽见银臺事,早晚重徵入翰林。”
《漢語大詞典》:添头
旧时为弥补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或因清除残碴碎屑而加在不同商品上的添头,每104 磅净重添加4 磅
为加重分量而额外增添的东西
《國語辭典》:盐水(鹽水)  拼音:yán shuǐ
1.河川名。旧名永丰渠,北魏时凿成。源出山西省夏邑县北,西南流,经夏、安邑、解诸县,至虞乡入五姓湖。也称为「白沙河」。
2.含盐的水。
《漢語大詞典》:重祸(重禍)
(1).加重祸患。 汉 贾谊 《新书·过秦论下》:“ 二世 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2).重视祸患。犹防祸。《后汉书·来歙传》:“愚闻为国者慎器与名,为家者畏怨重祸。俱慎名器,则下服其命;轻用怨祸,则家受其殃。”
《漢語大詞典》:寖益
谓逐渐加重。
分類:逐渐加重
《漢語大詞典》:饮豚(飲豚)
使猪喝饱水以增加重量。谓以欺诈手段做生意牟利。 宋 苏轼 《遗直坊》诗:“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参见“ 饮羊 ”。
《國語辭典》:饮羊(飲羊)  拼音:yìn yáng
羊贩用水将羊喂得极饱,增加其体重,以欺骗买者,称为「饮羊」。引申为商人投机取巧、诈欺牟利的行为。《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饮羊、登垄,计最工。」
《國語辭典》:著重  拼音:zhuó zhòng
1.注重,侧重某一方面。如:「著重语文训练」。
2.沉重。如:「他心情著重。」
《国语辞典》:两白日(两白日)  拼音:liǎng bái rì
两,加重语气之词。「两白日」指大白天。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若有人将哥哥厮欺负,我和他两白日便见那簸箕星。」
《漢語大詞典》:长膘
躯体增加重量;变肥胖。例如:那个牡犊正在长膘。
《國語辭典》:析律贰端(析律貳端)  拼音:xī lǜ èr duān
割裂曲解法律条文,随意加重或减轻应判的罪刑。指官吏徇私枉法。《汉书。卷八。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饰非,以成其罪。」唐。颜师古。注:「谓分破律条,妄生端绪,以出入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