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骨炭  拼音:gǔ tàn
将动物的骨骼密闭、加热、脱脂所制成的活性炭,可用来吸收色素或臭气。
分類:密闭加热
《國語辭典》:烘箱  拼音:hōng xiāng
一种利用电热使物体乾燥的电器。将物体放入烘箱内,自箱底加热,使箱内空气流通,去除水分,而使物体乾燥。
《國語辭典》:焊接  拼音:hàn jiē
1.以加热、加压等方法接合金属材料。如气焊、电焊、光焊等。
2.以熔点低的金属为焊料,接合金属材料。有软焊接与硬焊接二种。
《國語辭典》:电热(電熱)  拼音:diàn rè
一种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方式。电流流经电阻体时会产生热能。其大小与电流平方、电阻及通电时间的乘积成正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电暖器、电热水瓶等。
《國語辭典》:电热杯(電熱杯)  拼音:diàn rè bēi
大陆地区指一种装有电热装置,通电后能加热的杯子。也称为「热得快」。
《國語辭典》:电炉(電爐)  拼音:diàn lú
一种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产生高热,用于取暖、烹饪,或工业上加热、冶炼的炉子。依构造可分电阻式、电弧式及感应式等。也称为「电炉子」。
《國語辭典》:电磁灶(電磁灶)  拼音:diàn cí zào
大陆地区指电磁炉。
《國語辭典》:电磁炉(電磁爐)  拼音:diàn cí lú
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通电于感应线圈,产生磁力线,磁力线通过炊具底部会产生涡流,即可发热。在烹调过程中没有燃烧现象,安全性高又洁净。
《漢語大詞典》:瓷铛(瓷鐺)
亦作“甆鐺”。 加热食物的瓷制器皿。 明 许潮 《武陵春》:“你与我濯甆鐺,烹紫芝,折松柴,煮白石。”
《漢語大詞典》:钎焊(釺焊)
焊接方法的一种。利用熔点较焊件为低的焊料(填充金属)和焊件连接处一同加热(用加热炉、气体火焰、电烙铁、电流等),焊料熔化后,渗入并填满连接处间隙而达到连接(焊件未经熔化)。钎焊时为了造成牢固的连接,通常须在连接处加焊剂,以保护金属表面和焊料在加热时不受氧化并去除氧化物,借以提高焊料对焊件的渗附能力。
《国语辞典》:气煤(气煤)  拼音:qì méi
一种烟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产生大量煤气。有些气煤尚可用来炼油和提取化工原料。一般多用来与其他烟煤配合炼焦。
《漢語大詞典》:牛皮胶(牛皮膠)
用牛皮熬制成的胶块。加热后可粘合物体。古代亦用以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黄明胶﹝正误﹞引 苏颂 曰:“今方家所用黄明胶,多是牛皮……但今牛皮胶製作不精,故不堪用,止以胶物耳。”
《國語辭典》:炮炼(炮煉)  拼音:páo liàn
中药用火炼制,去其偏性,使成精品,以加强疗效。如:「中药炮炼是一门大学问。」也作「炮制」。
《國語辭典》:水蒸气(水蒸氣)  拼音:shuǐ zhēng qì
水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产生的气体。
《漢語大詞典》:熟漆
漆的一种,生漆经氧化或加热而成,棕黑色,比生漆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