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酒伶
旧时劝酒的歌伎。 唐 孟郊 《晚雪吟》:“甘为酒伶摈,坐耻歌女娇。”
分類:劝酒歌伎
《漢語大詞典》:侑斝
侑觞,劝酒。斝,酒器。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越数日,君即謁假归 娄东 ,将为我年伯 蓉庄先生 、年伯母 施宜人 举七秩双寿之觴。濒行,属 桂芬 一言,以当侑斝之乐章。”
分類:劝酒酒器
《漢語大詞典》:指巡胡
古时饮宴的劝酒具。刻木为胡人状,底锐,置盘中,推之不倒,欹侧摇摆,定后,视其所指者饮酒。
《漢語大詞典》:小侑儿(小侑兒)
旧时唱歌劝酒的年轻女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卫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国语辞典》:拨弗倒(拨弗倒)  拼音:bō fú dǎo
1.古人在席间用以劝酒的道具。刻木为人,末端削尖,置于盘中,左右欹侧如舞,视传筹所至或倒时指向,以决定应当饮酒的人。古代称为「酒胡」。
2.一种儿童玩具。即不倒翁。《土风录。卷三。拨弗倒》:「吴梅村有戏咏不倒翁诗,按即今儿童嬉戏之拨弗倒也。」
《漢語大詞典》:捕醉仙
酒席上劝酒之具。似玩具中之不倒翁,置盘中转之,视其所指,酬之以酒。 宋 窦革 酒谱·酒令:“今之世酒令其类尤多,有捕醉仙者,为禺人转之以指席者。”
《漢語大詞典》:劝酒胡(勸酒胡)
古时宴会中用以劝酒的小木偶。亦称酒胡、酒胡子。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八:“饮席刻木为人,而鋭其下,置之盘中,左右欹侧,僛僛然如舞状。久之,力尽乃倒。视其传筹所至,酬之以盃,谓之劝酒胡。”
《國語辭典》:劝盘(勸盤)  拼音:quàn pán
放置小酒杯的盘子。《水浒传》第一四回:「李小二连忙开了酒,一面铺下菜蔬果品酒馔。那人叫讨副劝盘来,把了盏,相让坐了。」
《漢語大詞典》:酒纠(酒糾)
亦作“ 酒糺 ”。 昔人饮宴时,劝酒监酒令的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命酒糺来要下筹,且喫罚爵。”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苏叔党 政和 中至东都,见妓称‘録事’,太息语 廉宣仲 曰:‘今世一切变古, 唐 以来旧语尽废,此犹存 唐 旧为可喜。’前辈谓妓曰‘酒纠’,盖谓録事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禁歌妓:“惟藩镇军府例设酒糺以供宴享,名曰营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一日,酒纠宣觴政,约各言所畏,无理者罚,非所独畏者亦罚。”
《漢語大詞典》:监劝(監勸)
督促劝酒。 明 宋濂 《应制冬日诗》序:“既而命太官进饌赐黄封酒饮之,上屡命尽觴,内官承上旨监劝甚力。”
分類:督促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