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裁割
抽割
坼副
剖散
布裂
挦剥
枝剥
牵裂
《漢語大詞典》:裁割
(1).裁剪;剪断。 汉 蔡邕 《青衣赋》:“精惠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六:“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 玉妃 金剪刀。”
(2).谓斟酌处置。
(3).犹删改。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偎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復统飭,姑録之以俟审音者裁割焉。”
(4).割裂拼凑。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李邴 汉 老号 云龕居士 ,作《王履道内制集序》,其言本朝承 五季 之后, 杨 刘 之学盛於一时,其裁割纂组之工极矣。 石介 愤然,以为破碎圣人之道,著论排之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宋 《晁氏读书志》,凡百七家三卷,余所得本卷五,而所引仅六十餘家,盖又亡其半矣。其书多裁割前人言语。”《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自 世贞 之集出,学者遂剽窃 世贞 ,故 艾南英 《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
(5).犹制裁。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闕,惭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闕门,拜章陈情。”
(6).牵制;抑制。南齐书·蔡约传:“时诸王行事多相裁割, 约 在任,主佐之间穆如也。”魏书·刘子业传:“﹝ 子业 ﹞以奄人 华愿儿 为散骑常侍,游止必同。越骑校尉 戴法兴 屡有裁割, 愿儿 深以为隙。”
《漢語大詞典》:抽割
(1).抽去割除。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若疾发结於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
(2).谓心肠有如割裂。形容哀痛之极。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天不憖遗,奄见薨落,哀慕抽割,震动于厥心。”
《國語辭典》:坼副  拼音:chè pì
难产。语本《诗经。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菑无害。」汉。毛亨。传:「凡人在母,母则病,生则坼副,菑害其母。」
《漢語大詞典》:剖散
(1).解剖分散。列子·汤问:“ 偃师 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
(2).割裂抛散。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其縑帛图书,大则连为帷盖,小乃制为縢囊。”
《漢語大詞典》:布裂
分裂,割裂。《吕氏春秋·顺民》:“孤虽知要(腰)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分類:分裂割裂
《漢語大詞典》:挦剥(撏剥)
(1).拉扯撕剥。 宋 朱熹 《答黄直卿书》:“外间汹汹未已, 楼大防 亦不免……此诸人撏剥已尽,或须做语头来相料理,老朽寧復计此!” 元 马致远 《青杏子·悟迷》曲:“休更道咱身边没撏剥,便有后半毛也不拔。”
(2).特指剥取割裂他人的诗文。 清 孙枝蔚 《施匪莪司城惠示集句全稿》诗:“衣冠 优孟 谁能识,撏剥常为 义山 惜。”参见“ 撏撦 ”。
《國語辭典》:挦扯(撏扯)  拼音:xún chě
锁定、执定。《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法下》:「谓如甲说如此,且挦扯住甲,穷尽其词;乙说如此,且挦扯住乙,穷尽其词。」
《國語辭典》:挦扯(撏撦)  拼音:xún chě
多方摘取、摭拾。多指剽窃词句或割裂文义。宋。刘攽《贡父诗话》:「赐宴,优人有为义山者,衣服败敝,告人曰:『吾为诸馆职挦扯至此。』」宋。刘克庄〈跋刘叔安感秋八词〉:「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态美成,颇偷古句,温李诸人,困于挦扯。」
《漢語大詞典》:枝剥
肢解割裂,屠宰。枝,通“ 肢 ”。南齐书·周颙传:“至乃野牧盛羣,闭豢重圈,量肉揣毛,以俟枝剥。”
《漢語大詞典》:牵裂(牽裂)
牵强割裂。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编次文集:“其《姑苏杂咏》一书,自有序,乃为牵裂置诸各体中,如《白龙庙迎送神曲》,删去本题并注,引入曲类,题曰《迎神曲》《送神曲》云,奈何!”
分類:牵强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