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池座  拼音:chí zuò
旧称位于剧场正厅中的座位为「池座」。
《漢語大詞典》:散戏(散戲)
戏剧演出结束,观众离开剧场。
《漢語大詞典》:堂报(堂報)
旧时戏曲班社术语。指张挂于剧场内的剧目广告。大都悬于两廊的梁柱上,标示本场演出的剧目次序,并预告下一场的节目。
《漢語大詞典》:同声翻译
会场或剧场中用来进行翻译的电声系统。译员们将演讲词或台词同步译成不同语种,通过电声系统传送。席位上听众可自由选择语种进行收听。
《漢語大詞典》:逃票
指无票乘坐车船或无票进剧场、电影院看影剧等。《读者文摘》1990年第8期:“听一位阿姨说,他们采取抽查制,一旦查到逃票人,可罚得很凶呢!”《报刊文摘》1990.8.28:“但谁要想逃票,门口两侧会自动伸出两只大铁钳,将你拒之门外。”
《漢語大詞典》:轧色(軋色)
宋 代剧场的奏乐者,即乐工。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白]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生]暂藉轧色。[众]有。” 钱南扬 校注:“轧色,当即‘把色’,指奏乐者,轧、把一声之转。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其吹曲破断送者,谓之把色。’”
《國語辭典》:戏馆(戲館)  拼音:xì guǎn
剧场的旧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慢说外头的戏馆饭庄东西两庙不肯教他混跑,就进自己的大门,也从不曾无故的出去站站望望。」《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当天晚上同了湘兰到戏馆里去看戏。」
分類:剧场旧称
《国语辞典》:实验剧场(实验剧场)  拼音:shí yàn jù cháng
一种以实验方式寻求、开拓戏剧表演艺术的剧场活动。舞台艺术工作者可自由发挥创造,不断的求新求变,以开拓不同的演出形式,发掘观众潜在的趣味。因其诠释空间很大,故剧场本身和观众,都在接受考验和挑战。
《国语辞典》:太空剧场(太空剧场)  拼音:tài kōng jù chǎng
一种模拟太空实景所制作的立体声光剧场,运用特殊的视听效果,播放有关自然、科技、环保、动物、地理、人文等巨型教育影片,使观众犹如置身电影场景中。如:「太空剧场具有逼真的临场效果,吸引很多人的观赏。」
《国语辞典》:手巾把子  拼音:shǒu jīn bǎ zi
饭馆、火车或剧场中侍者拿湿手巾供客拭面,称为「手巾把子」。《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谁知拿了进去,钦差还没有闻著,打手巾把子的人已经挑眼了。」
《国语辞典》:管弦乐团(管弦乐团)  拼音:guǎn xián yuè tuán
orchestra中译名。字义源于古希腊剧场中合唱团所在的位置名称,后延伸为乐器合奏团,通常用于18世纪后的乐团,涵盖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击乐器等,以演奏管弦乐曲为主。一般乐团约介于40-70人间,50人以下的亦称chamber orchestra(室内管弦乐团);一些大型的管弦乐团也被称为交响乐团(symphonic orchestra)或爱乐乐团(philharmonic orchestra),两者称谓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国语辞典》:大会厅(大会厅)  拼音:dà huì tīng
泛指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公会堂、礼堂等,由舞台和客席所构成的建筑物总称。
《国语辞典》:打野火  拼音:dǎ yě huǒ
在露天卖艺而不入剧场之内。《平妖传》第三一回:「那人与他赶起了众人,吹的扑的道:『这里好,也曾有人在这里打野火儿过,在这里做好。』」也作「打窠地」、「打野呵」。
《国语辞典》:碰了  拼音:pèng le
1.遭遇挫拆。
2.剧场唱作念打有错误。
《国语辞典》:卓别林(卓别林)  拼音:zhuó bié lín
Charles Chaplin
人名。(西元1889~1977)英国名电影演员。幼年为杂耍剧场童星,后演滑稽默剧,渐成为著名的喜剧谐星。曾主演伯爵、安乐街、淘金记、大独裁者等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