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王同祖(一四九七—一五五一),字绳武,号前锋,明昆山名贤王曰敏之孙。正德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国子司业。学问宏博,于经史之外,阴阳、律历、山经、地志,诸家杂流均有涉猎。为官正直敢言,通籍三十年,立朝仅五载,未竟阙施。殁后入祀乡贤祠和名宦祠。有《五龙山人集》《载笔录》等,修《昆山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绳武,昆山人。正德辛巳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国子司业有五龙山人集
维基
王同祖(1497年—1551年),字绳武,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正德十六年(1520年),登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累升任国子监司业。嘉靖二十一年,上疏进言因忤逆皇上,被贬罢官。嘉靖三十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漢語大詞典》:前拒
(1).前阵。拒,方阵。左传·昭公元年:“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以诱之。”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又以右丞相从 高帝 击 黥布 ,攻其前拒,陷两陈,得以破 布 军。” 裴駰 集解:“拒,方阵。”
(2).引申为前锋。 陶成章 《浙案纪略·刘家福传》:“ 刘家福 兵起, 有楷 常为前拒,当者輒破,俘斩 清 兵甚众。”
《國語辭典》:左右翼  拼音:zuǒ yòu yì
1.军队中的左右两部队合称为「左右翼」。《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汉书。卷五四。李广传》:「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2.政党中的左右派。也称为「左右翼」。
《漢語大詞典》:檀公策
宋书·檀道济传载: 檀道济 足智多谋,随 高祖 北伐,为前锋,屡建战功,后因称征战计策为“檀公策”。 宋 陈与义 《发商水道中》诗:“草草 檀公 策,茫茫 杜老 诗。”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酒酣忽作 檀公 策,间道絶出 东关城 。” 元 张翥 《闻归集贤远引奉简一章》诗:“将军每叹 檀公 策,朝士徒悲 穆氏 歌。”
《漢語大詞典》:末甲
(1).前锋部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擒庞涓》:“吾末甲劲,本甲不断。”
(2).科举制度,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宋史·宗泽传:“﹝ 泽 ﹞登 元祐 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寘末甲。”
《漢語大詞典》:硬军(硬軍)
古代 女真 军阵中持戈的前锋。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请盟録》载 女直 用兵之法,戈为前行,号曰硬军。”
《漢語大詞典》:撞命郎
西夏 军队中以勇敢善战的 汉 人组成的前锋敢死队。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得 汉 人勇者为前军,号‘撞命郎’。”
《漢語大詞典》:踏白军(踏白軍)
唐 宋 时骑兵番号。多指前锋部队。 宋 岳飞 《奏陈州颍昌捷状》:“据踏白军统制 董先 、游奕军统制 姚政 等申:统率军马,在 潁昌府 驻札。”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壬午, 金 人攻 蔡州 ,侍卫马军司统制 赵撙 率诸军御之,京西制置使 吴拱 亦遣踏白军统制 焦元 来援。”亦省称“ 踏白 ”。 唐 司空图 《纪恩门王公宣城遗事》:“公前命 宁国 兵遮截之,生得其踏白数十骑,乃并山引退。”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復以踏白骑士入 陈亳 间,以邀 蔡 人,遂南至 介沟 ,破 淮西 石璠 之师二万,掳 璠 以献。”《水浒传》第八二回:“是时天子引百官在 宣德楼 上,临轩观看,见前面摆列金鼓旗幡,枪刀斧鉞,各分队伍;中有踏白马军,打起‘顺天’、‘护国’二面红旗。”
《漢語大詞典》:申驱(申驅)
次前锋部队。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秋, 齐侯 伐 卫 。先驱, 穀荣 御 王孙挥 , 召扬 为右;申驱, 成秩 御 莒恒 , 申鲜虞 之 傅挚 为右。” 杜预 注:“申驱,次前军。”
分類:前锋部队
《漢語大詞典》:罗苴子(羅苴子)
唐 时 南诏 选择精锐乡兵组成的前锋部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择乡兵为四军罗苴子,戴朱鞮鍪,负犀革铜盾而跣,走险如飞。”
《漢語大詞典》:敛后疏前(斂後疏前)
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魏书·李苗传》:“若捨舟楫,即平原,敛后疏前,则 江 淮 之所短;弃车马,游飞浪,乘流驰逐,非中国之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