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公刻
幽刻
严刻
少刻
谨刻
刻记
琢刻
墓刻
刻篆
刻工
当刻
翻刻
瑑刻
真刻
刻可
《漢語大詞典》:公刻
公正严刻。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公刻之政,宜於纠姦,以之治边则失众。”
分類:公正严刻
《漢語大詞典》:幽刻
幽僻峭刻。 清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五二:“请君细读《公安集》,幽刻终当似 孟郊 。”
分類:幽僻
《國語辭典》:严刻(嚴刻)  拼音:yán kè
严厉苛刻。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梁孝元世,有中书舍人,治家失度,而过严刻,妻妾遂共货刺客,伺醉而杀之。」也作「峻刻」。
《國語辭典》:少刻  拼音:shǎo kè
不久、过一会儿。《儒林外史》第一二回:「还剩有十来个在钞袋里,留著少刻买烧酒吃。」《红楼梦》第五回:「少刻有小鬟来调桌安椅,摆设酒肴。」
分類: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谨刻(謹刻)
犹严苛。庄子·天下“謑髁无任” 唐 陆德明 释文:“无任,无所施任也。 王 云,虽谨刻於法,而犹能不自任以事,事不与众共之,则无为尚贤,所以笑也。”
分類:严苛
《漢語大詞典》:刻记
牢牢记住。例如:刻记在心。
刻在器物上的标记
《漢語大詞典》:琢刻
(1).修饰(文辞)。 唐 李德裕 《文章论》:“琢刻藻绘,珍不足贵。”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使学焉而无以自立於天下,纵琢刻其辞,其将孰信之。”
(2).苛责。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当急难之时,不相拯救;今又于安寧之际,欲以义相琢刻,虽古人所不能受。”
《漢語大詞典》:墓刻
指墓碑上的刻文。 宋 陆游 《跋诸晁书帖》:“而墓刻则 景遇先生 ( 晁説之 )所作。”
分類:墓碑刻文
《漢語大詞典》:刻篆
(1).指雕刻的文字、花纹等。 唐 刘长卿 《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诗:“鵩集占书久,鸞回刻篆新。” 唐 韦应物 《信州录事参军常曾古鼎歌》:“雕螭刻篆相错盘,地中岁久青苔寒。”
(2).精细地描摹。 宋 欧阳修 《试笔·郊岛诗穷》:“ 唐 之诗人,类多穷士, 孟郊 、 贾岛 之徒,尤能刻篆穷苦之言以自喜。”
《國語辭典》:刻工  拼音:kè gōng
1.雕刻的技艺。如:「这座雕像的刻工精巧,令人叹为观止。」
2.雕刻的工匠。如:「这座雕像的底座镌上了刻工的姓名。」
《漢語大詞典》:当刻(當刻)
时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谁知这个当刻,家人又来报三少奶奶跟马夫逃走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谁知这个当刻儿,又出了调动:那位 两江 制臺调了 直隶 总督。”
分類:时刻
《國語辭典》:翻刻  拼音:fān kē
先据原刻版影摹,然后上版开雕。《儒林外史》第二○回:「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后来人家又翻刻了,时老先生气不过,又替我们编了一部文料大成。」
《漢語大詞典》:瑑刻
犹雕刻。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二:“不知何国之白环,瑑刻孔章,咸曰 寧王 之大寳。” 金 党怀英 《琼花木后土像》诗:“瑑刻方寸餘,遗像规 汾 壖。”
分類:雕刻
《漢語大詞典》:真刻
原刻。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峄山碑:“今所传摹本亦自奇絶,想见真刻奇伟哉!”
分類:原刻
《国语辞典》:刻可  拼音:kè kě
不可、不行。宋。朱熹《二程语录》卷一二:「吕微仲使人言,今后且刻可伤触人。」
分类:不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