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刻削 拼音:kè xuè
1.苛刻、严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旧唐书。卷八五。唐临传》:「叙勋必须刻削,论罪务从重科。」
2.剥削、剥夺。《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传。沈客卿传》:「客卿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
3.生活检朴。唐。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4.雕刻、雕琢。汉。王充《论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
5.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
6.形容山势或楼台高峻峭拔。《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垂珠衔璧,峥嵘刻削。」
2.剥削、剥夺。《史记。卷一一。孝景本纪》:「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南史。卷七七。恩倖传。沈客卿传》:「客卿每立异端,唯以刻削百姓为事。」
3.生活检朴。唐。韩愈 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乐为俭勤,自刻削不干人,以矫时弊。」
4.雕刻、雕琢。汉。王充《论衡。量知》:「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
5.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九。文章宗旨》:「唐之文,韩之雅健,柳之刻削,为大家。」
6.形容山势或楼台高峻峭拔。《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垂珠衔璧,峥嵘刻削。」
《漢語大詞典》:雕斲(彫斲)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