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4,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刺爇
刺临
刺几
刺干
刺剟
刺打
刺柴
刺骨贫
逆刺
爵里刺
马刺
莲刺
文刺
脩刺
松刺
《漢語大詞典》:刺爇
古代一种酷刑。先以铁器刺伤,再以火灼之。汉书·陈馀传:“ 高 ( 贯高 )对狱曰:‘吾独属为之,王不知也。’吏榜笞数千,刺爇,身无完者,终不復言。”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漢語大詞典》:刺临(刺臨)
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宋 曾巩 《皇太后亲侄高公绘通州刺史高公纪达州刺史制》:“刺临州郡,典视祠宫,秩宠地优,并膺拔用。”
《漢語大詞典》:刺几(刺幾)
见“ 刺讥 ”。
《漢語大詞典》:刺讥(刺譏)
亦作“ 刺几 ”。 犹言讥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得意,乃著书,上採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淮南子·泰族训》:“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宋 苏轼 《参寥子真赞》:“外尩柔而中健武,与人无竞,而好刺讥朋友之过。”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他们的来往,无非是趋势利、逐酒食而已。这就带些刺讥了。”
分類:讥刺
《國語辭典》:刺干  拼音:cì gān
讽刺、冒犯。《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宾主正欢,何遽作伤心语?歌旨又深刺干,殊为慢客!」
分類:讽刺冒犯
《漢語大詞典》:刺剟
古代的一种酷刑,以铁器刺人身体。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贯高 至,对狱,曰:‘独吾属为之,王实不知。’吏治榜笞数千,刺剟,身无可击者,终不復言。” 司马贞 索隐:“掇亦刺也。”按,汉书剟作“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以铁刺之,又烧灼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某怒,拉繫树上,榜笞刺剟,逼立‘无悔状’。”
《漢語大詞典》:刺打
方言。犹斥责。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婆婆把棉裤翻过来,掉过去,看了又看,就挑开眼了,这儿针脚大啦,那儿絮的不匀啦,刺打了几句。”
分類:方言斥责
《漢語大詞典》:刺柴
长刺的丛生灌木。 鲁迅 《彷徨·祝福》:“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
分類:丛生灌木
《漢語大詞典》:刺骨贫(刺骨貧)
形容极其穷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自嘆年来刺骨贫,吾庐今已属西邻。”
分類:穷困
《漢語大詞典》:逆刺
倒刺,钩针。新唐书·王君廓传:“尝负竹笱如鱼具,内置逆刺,见鬻繒者,以笱囊其头,不可脱。”
《漢語大詞典》:爵里刺
书有官爵和乡里的名片。释名·释书契:“爵里刺,书其官爵及郡县、乡里也。”三国志·魏志·夏侯渊传“ 惠 弟 和 , 河南 尹” 裴松之 注引 晋 郭颁 《世语》:“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漢語大詞典》:马刺(馬刺)
马靴后跟上另加的金属刺。除有装饰作用外,还可以用来驱赶坐骑,使快跑。 老舍 《茶馆》第三幕:“ 沈处长 进来,穿军便服;高靴,带马刺;手执小鞭。” 艾青 《哀巴黎》诗:“国社党的党员来了!他们的长统靴上的马刺从街头响过刺耳的声音。”
《骈字类编》:莲刺(莲刺)
阎朝隐采莲女诗见莲衣下
《漢語大詞典》:文刺
犹名片,名刺。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三·名号甫:“盖謁字之义,告也,白也,请见也,数训而已,况古无文刺,惟书竹简,故 陈时虞 荔尚 云:‘未有版刺,无客拜謁,何得以謁,便可谓投刺耶?’”
分類:名片名刺
《漢語大詞典》:脩刺
谓备名片,作通报姓名之用。后汉书·逸民传·井丹:“性清高,未尝脩刺候人。”三国志·吴志·步骘传:“ 騭 与 旌 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脩刺奉瓜,以献 征羌 。” 唐 李嘉祐 《送樊兵曹潭州谒韦大夫》诗:“脩刺辕门里,多怜尔为亲。”
《漢語大詞典》:松刺
松针。 唐 贾岛 《莲峰歌》:“松刺梳空石差齿,烟香风软人参蕊。”
分類:松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