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隋书》卷七十一〈诚节列传·尧君素〉~655~
监门直閤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大唐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之曰:「隋室已亡,天命有属,君何自苦,身取祸败。」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然要在守死不易,每言及国家,未尝不歔欷。尝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累蒙擢,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此谷,足知天下之事。必若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也。」时百姓苦隋日久,及逢义举,人有息肩之望。然君素善于统领,下不能叛。岁馀,颇得外生口,城中微知江都倾覆。又食乏绝,人不聊生,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馀,君素为左右所害。
《國語辭典》:铁券(鐵券)  拼音:tiě quàn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谈徵。物部。铁券:「汉书高祖记丹书铁契。按:铁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绦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书镌免死及俸禄之数于面。形如瓦,一藏内府,一授本爵。」
《漢語大詞典》:铁契(鐵契)
古代皇帝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凭证。为 汉高祖 所创。铁制的契券上用丹砂书写誓词,从中剖开,朝廷和受赐者各保存一半。 唐 以后不用丹书,而是嵌金,并在券文上刻有免死等特权的文字。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庙。”
《國語辭典》:折券  拼音:zhé quàn
毁掉债券,不再索偿,或毁掉契约,不再受拘束限制。《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唐。蒋防《霍小玉传》:「长安有媒鲍十一娘者,故薛驸马家青衣也;折券从良,十馀年矣。」
《國語辭典》:驿券(驛券)  拼音:yì quàn
徵发驿站夫役马匹的凭券。《宋史。卷一七二。职官志十二》:「其赴任川峡者,给驿券。」
《漢語大詞典》:焚券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战国 齐 冯谖 为 孟尝君 往 薛 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 冯谖 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宋 苏轼 《穆父新凉》诗:“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2). 南朝 宋 顾绰 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 觊之 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 唐 宋清 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 唐 柳宗元 《宋清传》
(4). 后汉 常思 献 宋 地丝息十万两债券, 太祖 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常思传
《國語辭典》:楮券  拼音:chǔ quàn
宋代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三四七。席旦传》:「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今有楮券四百,聊奉希颜表意,为我转限两三个月。」也称为「楮币」。
《國語辭典》:楮币(楮幣)  拼音:chǔ bì
宋代发行的纸币。因多用楮皮制造的纸印成,故称为「楮币」。《宋史。卷四三六。儒林传六。李道传传》:「道传应诏言楮币之换,官民如雠;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也称为「楮券」。
《國語辭典》:左券  拼音:zuǒ quàn
契约。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券,各执其一,合之以为信。《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也作「左契」。
《國語辭典》:左契  拼音:zuǒ qì
契约。《老子》第七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唐。杜牧 杭州新造南亭子记:「今权归于佛,买福卖罪,如持左契,交手相付。」也作「左券」。
分類:符契左券
《國語辭典》:契券  拼音:qì quàn
互相约束的契据、證据。《荀子。君道》:「合符节,别契券者,所以为信也。」
《漢語大詞典》:券食
谓凭券供给的膳食。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买马牧马:“使臣、将校得迁秩转资,沿道数十州,驛程券食、厩圉薪芻之费,其数不貲。”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三》:“所从之吏卒,所批之券食,所受之礼馈,皆有明禁。”
分類:供给膳食
《漢語大詞典》:券外
谓契合于外界;务外。庄子·庚桑楚:“券外者,志乎期费。” 王先谦 集解:“言契合乎外者,志欲穷极其财用也。” 陈鼓应 注译:“务外的人,志在於求取财用。”
《漢語大詞典》:驴券(驢券)
语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问一言輙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 鄴下 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后用以比喻文字、语言繁冗,不及要旨。 宋 陆游 《诗书》诗:“文辞博士书驴券,职事参军判马曹。” 清 黄遵宪 《杂感》诗:“狗曲出何经?驴券书博士。所用非所习,祗以丛駡詈。”
《漢語大詞典》:书券(書券)
(1).书写契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鄴下 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元 马祖常 《室妇叹》诗:“索钱买饼饲公卒,书券质田问邻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数日后,乃知其子鬻宅偿博负,鸟啼之时,即书券之时也。”
(2).指购书的证券。 鲁迅 《彷徨·伤逝》:“写给《自由之友》的总编辑已经有三封信,这才得到回信,信封里只有两张书券,两角的和三角的。”
《漢語大詞典》:金券
(1).铁券的美称。帝王赐大臣的信物。北史·节义传·尧君素:“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 君素 卒无降心。”新唐书·苑君璋传:“ 高祖 遣 鴈门 人 元普 赐金券,会 頡利 亦召之,意犹豫。”金史·熙宗纪:“七月甲午, 回鶻 遣使来贡……丁酉,赐 宗弼 金券。”
(2).能直接兑换黄金的票证。 廖仲恺 《钱币革命与建设》:“现时金之流通,几全借纸币或金券,而金之本身,藏诸国库。”
《漢語大詞典》:券契
契据。战国策·齐策四:“於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淮南子·主术训》:“券契束帛,刑罚斧鉞,其於以解难,薄矣。”魏书·释老志:“或偿利过本,或翻改券契,侵蠹贫下,莫知纪极。”
分類:券契契据
《漢語大詞典》:券内
(1).谓契合于内;务内。庄子·庚桑楚:“券内者,行乎无名。”券,一本作“ 券 ”。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券,契也。得契合乎内。” 陈鼓应 注译:“务内的人,所行没有名迹。”
(2).分内。 宋 陆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功名固是券内事,且葺园庐了婚嫁。” 宋 陆游 《道室杂咏》之二:“忿慾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内有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