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78,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制府
宰制
制帅
受制
制衣
制使
内制
制人
改制
过制
形制
制成
时制
更制
权制
《漢語大詞典》:制府
宋 代的安抚使、制置使, 明 清 两代的总督,均尊称为“制府”。宋史·叛臣传中·李全:“ 全 请于制府曰:‘每恨 泗州 阻水,今如平地矣,请取东西城自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者:“俄,至一辕门,儼如制府衙署。”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至于月饷、职衔、关防,等学生回 襄阳 后一方面向制府大人禀明,一方面自己也上疏朝廷,代为乞请。”
《國語辭典》:宰制  拼音:zǎi zhì
主宰控制。《史记。卷二三。礼书。序》:「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
《漢語大詞典》:制帅(制帥)
制置使之别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观者塞途,皆严装盛饰,帟幕相望,盖自来无制帅行此路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 德安 境遣人招纳四千八百餘人,意欲沮挠 淮西 制帅 杨恢 。”
分類:制置使
《國語辭典》:受制  拼音:shòu zhì
受人辖制。《后汉书。卷七五。吕布传》:「君拥十万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受制,不以鄙乎!」宋。无名氏《梅妃传》:「奔窜而归,受制昏逆。」
分類:受制他人
《韵府拾遗 微韵》:制衣
战国策陈翠合齐燕令燕王之弟为质于齐太后大怒陈翠曰公子无功不当封今王之以公子为质也且以为公子功也太后曰老妇不知长者之计乃命公子乘车制衣为行具
分类:制衣
《漢語大詞典》:制使
(1).制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 宋 叶适 《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
(2).皇帝派遣的使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
(3). 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漢語大詞典》:内制
(1). 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 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庆余 《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清 赵翼 《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 《西京》。”
(2).翰林学士的别称。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誥、詔令、赦文之类。”
《韵府拾遗 真韵》:制人
见上
分类:制人
《國語辭典》:改制  拼音:gǎi zhì
1.改变制度。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胡亥少习剋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
2.指改装。如:「电话改制费」。
《漢語大詞典》:过制(過制)
(1).制订礼乐不按规定。礼记·乐记:“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郑玄 注:“过,犹误也。”
(2).超过法度。书·毕命“骄淫矜侉,将由恶终” 孔 传:“言 殷 众士骄恣过制,矜其所能,以自侉大。”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既退归国,犹有恨心,内则思虑霿乱,外则土功过制,故牛旤作。”
(3).超过礼制的规定。三国志·魏志·甄皇后传“举家称善,即从后言”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年十四,丧中兄 儼 ,悲哀过制。”左传·襄公十年“ 子駟 抑 尉止 曰:‘尔车,非礼也’” 晋 杜预 注:“言女车犹多,过制。” 孔颖达 疏:“ 子駟 心憎 尉止 ,嫌其豪富,本意不为过礼制也。” 唐 李华 《赠礼部尚书清河孝公崔沔集序》:“ 开元 中,天下富穰,车服过制。”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则夫圣人之法,岂曰区区於后世繁文靡饰,过制曲防,苟简阔略,而不由夫道者乎?”
《國語辭典》:形制  拼音:xíng zhì
1.形式、构造。汉。王充《论衡。诘术》:「府廷之内,吏舍比属,吏舍之形制,何殊于宅?」《晋书。卷二五。舆服志》:「皂轮车,驾四牛,形制犹如犊车。」
2.利用地形而加以制服控驭。《史记。卷九七。郦生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国语辞典》:制成(制成)  拼音:zhì chéng
制作成成品。如:「麻纱制成的衣服,穿起来特别透风舒适。」
分类:作成成品
《漢語大詞典》:时制(時制)
(1).指时节和制度。诗·鄘风·定之方中序:“ 文公 徙居 楚丘 ,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説之,国家殷富焉。” 孔颖达 疏:“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
(2).指当时的制度。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他若 郑 人游於乡校,以詆毁时政,时制毫不禁之。”
(3).时令;季节。孙子·计篇:“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俞樾 《俞楼杂纂·著书馀料·〈孙子·计篇〉》:“时制,当读为时节。‘节’与‘制’一声之转。国语·晋语:‘夫祀,国之大节也。’ 韦 注:‘节,制也。’是其义亦相通。”
(4).谓送终之物需每一季度都有所添置。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 孙希旦 集解:“岁制者,谓送死之具,於每岁有所制也;时制,於每时有所制也;月制,於每月有所制也。六十已衰,始制为送死之具;至七十、八十,而所制弥备;至九十,又於所制者曰脩也。”后以“时制”借指七十岁。周书·儒林传·沈重:“ 建德 末, 重 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 梁 。”
(5).当代流行的文章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古文公式:“但 汪氏 不知文用古法,而公式必遵时制。”
《漢語大詞典》:更制
改制。汉书·五行志下之下:“诸侯更制兹谓叛。” 颜师古 注:“更,改也。” 宋 叶适 《官法下》:“所与之人必少於旧,而上无立法更制之劳,下无守法任怨之患。”
分類:改制
《國語辭典》:权制(權制)  拼音:quán zhì
1.统御天下的权力。《商君书。修权》:「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
2.权宜的法制。《文选。扬雄。解嘲》:「圣汉权制,而萧何造律,宜也。」
3.威权与法制。《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