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8,分11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权利
利刃
嗜利
利济
利权
宠利
苟利
利如
取利
利心
实利
得利
风利
胜利
福利
《國語辭典》:权利(權利)  拼音:quán lì
1.权势和货财。《荀子。劝学》:「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史记。卷四二。郑世家》:「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指人民依法律规定得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地位或利益。
《國語辭典》:利刃  拼音:lì rèn
锋利的刀。《三国演义》第四九回:「黄盖在第三只火船上,独披掩心,手提利刃。」《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各接一丸来一拂,便是雪亮的利刃。」
《漢語大詞典》:嗜利
贪求私利;贪图钱财。 明 方孝孺 《送李宗鲁序》:“如以得为喜,则将以失为忧,此好名嗜利者之为,非无固必之道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御史王宝田奏折附片》:“该尚书嗜利忘义,人言嘖嘖。”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四节:“汉书·地理志叙述 洛阳 一带民俗说: 周 人巧诈嗜利,重钱财不重道德。”
《漢語大詞典》:利济(利濟)
救济;施恩泽。 五代 齐己 《送谭三藏入京》诗:“阿闍梨与佛身同,灌顶难施利济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特求法师广施妙法,利济冥途。”
《國語辭典》:利权(利權)  拼音:lì quán
1.爵禄和权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唐。元稹 钱货议状:「又何必授之重柄,假以利权,徇彼之徼恩,成我之怨府。」
2.掌管财政之权。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二:「晚年多病,乞解利权。」
3.泛指权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现在我们中国所用的全是墨西哥银圆,利权外溢,莫此为甚!」
《國語辭典》:宠利(寵利)  拼音:chǒng lì
恩宠与利禄。《书经。太甲下》:「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
分類:恩宠利禄
《漢語大詞典》:苟利
贪求不正当的利益。《淮南子·人间训》:“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进思必告之道,退无苟利之专。” 刘良 注:“退不苟且於利以专擅其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何乃苟利从欲,刼掠为功?”
《漢語大詞典》:利如
桔梗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部·桔梗
分類:利如桔梗
《国语辞典》:取利  拼音:qǔ lì
谋取利益。《三国演义》第十四回:「使我两人自相吞并,彼却于中取利。」《红楼梦》第五十六回:「馀者任凭你们采取了去取利,年终算帐。」
《漢語大詞典》:利心
(1).利欲之心。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七:“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那和尚们,名虽出家,利心比俗人更狠。”
(2).和顺之心。《楚辞·大招》:“易中利心,以动作只。” 王逸 注:“心意和利。” 蒋骥 注:“易,直;利,和也……言本和直之心,而形於举动也。”
《漢語大詞典》:实利(實利)
实际利益。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我不想借这些头衔去发财发福,有了它于实利上是并无什么好处的。” 闻一多 《从宗教论中西风格》:“以承认肉体的死为代价,换来了灵魂不死的信念,在实利眼光的人看来,是让步,是更无聊的自欺,在原始人看来,却是胜利。”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现在,老二的挑剔,是完全把手足之情抛开,而专从实利上讲, 瑞宣 简直没法不动气了。”
分類:利益
《国语辞典》:得利  拼音:dé lì
获得利润、利益。如:「渔翁得利」。《文明小史》第二一回:「积聚多了,就做些私货买卖,常常得利。」
《漢語大詞典》:风利(風利)
风势迅疾。晋书·王濬传:“ 濬 举帆直指,报曰:‘风利,不得泊也。’” 唐 白居易 《冬初酒热》诗之一:“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
分類:风势迅疾
《國語辭典》:胜利(勝利)  拼音:shèng lì
1.在战场或竞争中打败对方。如:「胜利凯旋」。
2.工作或事业达到目的或要求。如:「胜利的果实得来不易。」
《國語辭典》:福利  拼音:fú lì
生活上的利益。如:「福利社」、「社会福利」。《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仲长统》:「是使奸人擅无穷之福利,而善士挂不赦之罪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