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昏地暗  拼音:tiān hūn dì àn
1.天色昏暗无光。《封神演义》第二回:「天昏地暗排兵,月下星前布阵。」也作「天昏地黑」。
2.形容极度的行为。《儒林外史》第五回:「披头散发,满地打滚,哭的天昏地暗。」
3.比喻政治腐败,纲纪紊乱。如:「清末官僚腐败,使得当时朝政天昏地暗。」
《国语辞典》:临危自计(临危自计)  拼音:lín wéi zì jì
遭遇险境时,只为自己的利害设想。《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列传。吴溆》:「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国语辞典》:匪躬之操  拼音:fěi gōng zhī cāo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六九。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也作「匪躬之节」。
《国语辞典》:匪躬之节(匪躬之节)  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四四。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也作「匪躬之操」。
《国语辞典》:痛心切齿(痛心切齿)  拼音:tòng xīn qiè chǐ
痛恨到了极点。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此愚臣之所痛心切齿于既往,是以不忍复躬行于当世也。」也作「切齿拊心」、「切齿腐心」。
《國語辭典》:辅车相依(輔車相依)  拼音:fǔ jū xiāng yī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愬(膚受之愬)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论语·颜渊:“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邢昺 疏:“皮肤受尘,垢秽其外,不能入内也。以喻譖毁之语,但在外萋斐,构成其过恶,非其人内实有罪也。” 朱熹 集注:“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汉书·谷永传:“﹝将军﹞不听浸润之譖,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 注:“肤受,谓初入皮肤至骨髓,言其深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你想外国人又不是 包龙图 ,况且又不懂 中国 话,自然中了他的肤受之愬了。”亦作“ 肤受之诉 ”、“ 肤受之言 ”。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伏见前太尉西曹掾 蒋遵 ,清亮忠孝,学通古今,陛下纳肤受之诉,遂致禁錮,世以是为严。”后汉书·儒林传上·张法滕冯等传论:“若夫数将者,并宣力勤虑,以劳定功,而景风之赏未甄,肤受之言互及。” 唐 韩愈 《送齐皞下第序》:“肤受之诉不行於君,巧言之诬不起於人矣。”旧唐书·房玄龄传:“逆耳之諫必听,肤受之诉斯絶。”亦省作“ 肤受 ”。晋书·刘毅和峤等传论:“ 刘毅 一遇宽容, 任 和 两遭肤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初, 多逊 与 赵韩王 睚眦, 太宗 践祚,每召对即倾之,上以肤受,颇惑之。”
《漢語大詞典》:肤受之诉(膚受之訴)
见“ 肤受之愬 ”。 指谗言。肤受,谓浮泛不实,或谓利害切身。
《國語辭典》:呼吸相通  拼音:hū xī xiāng tōng
比喻彼此关系密切,利害相连。《清史稿。卷三七一。颜伯焘传》:「闽、粤互为唇齿,呼吸相通。」
《國語辭典》:不关痛痒(不關痛癢)  拼音:bù guān tòng yǎng
不相关、不要紧。指没有重要关连或严重影响。《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的自寻方便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又虑到把你给个不关痛痒的人家儿,丈人绝后不绝后,与那女婿何干?」也作「不关紧要」。
《國語辭典》:唇亡齿寒(脣亡齒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三国演义》第一九回:「明上今不相救,恐唇亡齿寒,亦非明上之福也。」
《國語辭典》:瓶罄罍耻(瓶罄罍恥)  拼音:píng qìng léi chǐ
1.比喻关系密切,彼此利害一致。北周。庾信 思旧铭:「麟亡星落,月死珠伤,瓶罄罍耻,芝焚蕙叹。」也作「瓶罄罍耻」。
2.比喻物伤其类。
《國語辭典》:瓶罄罍耻(缾罄罍恥)  拼音:píng qìng léi chǐ
瓶,小的酒器。罍,大的酒器。罄,尽。瓶罄罍耻指小瓶没有酒了,大瓶也引以为耻。语本《诗经。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比喻关系密切,彼此利害一致。也作「瓶罄罍耻」。
《國語辭典》:杀手锏(殺手鐧)  拼音:shā shǒu jiàn
指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绝招。比喻看家本领。如:「危急之中,他使了一招杀手锏,才得以脱困。」也作「撒手锏」。
《漢語大詞典》:军事磨擦(軍事磨擦)
双方军队因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小规模的武装冲突。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一九三九年,政治‘曲线’逐渐下降, 华北 发生国共间的‘军事磨擦’。”
《國語辭典》:剌子  拼音:là zi
1.红宝石的别名。参见「红宝石」条。
2.江宁一带称凶狠、暴戾的人为「剌子。」民国。章炳麟《新方言。释言》:「江宁谓人性很戾者为『剌子』。」
3.栅栏。《水浒传》第四回:「跳上台基,把剌子只一拔,却似绝葱般拔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