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强 → 彊强”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遒直
刚强正直。北齐书·神武帝纪下:“ 厙狄干 鲜卑 老公, 斛律金 勑勒 老公,并性遒直,终不负汝。”
《國語辭典》:挠直为曲(撓直為曲)  拼音:náo zhí wéi qū
比喻变刚强正直为媚世阿俗。晋。熊远 因灾异上疏:「遂使世人削方为圆,挠直为曲,岂待顾道德之清涂,践仁义之区域乎!」
《国语辞典》:内柔外刚(内柔外刚)  拼音:nèi róu wài gāng
内在柔弱而外表刚强。《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也作「外刚内柔」。
《國語辭典》:柔能制刚(柔能制剛)  拼音:róu néng zhì gāng
柔弱能制服刚强。《后汉书。卷一八。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明。沈采《千金记》第五出:「看起来这兵法不过是柔能制刚,弱能胜强,以逸待劳,能勇能怯之意。」也作「柔能克刚」。
《漢語大詞典》:确乎不拔(確乎不拔)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语本《易·乾》:“确乎其不可拔。”陈书·周弘正传:“唯有 周生 ,确乎不拔。”隋书·诚节传序:“ 皇甫诞 等,当扰攘之际,践必死之机,白刃临颈,确乎不拔,可谓岁寒贞柏,疾风劲草。” 唐 韩愈 《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亦作“ 确固不拔 ”。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因为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國語辭典》:矻睁睁(矻睜睜)  拼音:kù zhēng zhēng
形容壮直、坚强的样子。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你此心何壮,矻睁睁铜肝铁肠。」
分類:刚强坚决
《漢語大詞典》:疆毅
刚强坚毅。疆,通“ 彊 ”。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范希阳》:“ 希阳 行之于卒然,而后人又循之为旧例也。嗟乎!事虽小也,吾固知其人为疆毅有识者哉!”
分類:刚强坚毅
《漢語大詞典》:挢然(撟然)
(1).刚强貌。荀子·臣道:“忠信而不諛,諫争而不諂,撟然刚折端志而无倾侧之心。” 杨倞 注:“撟,彊貌。”
(2).翘起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闻 扁鹊 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分類:刚强
《漢語大詞典》:坚强不屈(堅强不屈)
坚毅刚强,不屈服。 洪深 《最近的个人的见解》:“甚至最难表现人生实态的建筑,也渐渐有这种坚强不屈的表现端绪呢。”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我们的生命,必须在坚强不屈的斗争中,才能冲击奋发。”
《漢語大詞典》:警健
(1).机警刚强。新唐书·赵犫传:“ 犫 资警健,儿弄时好为营阵行列,自号令指顾,羣儿无乱。”
(2).警策刚健。 明 王世贞 《曲藻》:“ 王舜耕 , 高邮 人,有《西楼乐府》,词颇警健。” 清 施闰章 《重刻〈何大复诗集〉序》:“及其深蔚警健,未尝不泉涌而山立。”
《漢語大詞典》:绵里藏针
喻外表看来温柔,软弱,实则内心刻毒强硬
形容柔弱中蕴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