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颂系(頌繫)  拼音:róng xì
宽容罪犯,不加桎梏。《汉书。卷二。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
《國語辭典》:砧斧  拼音:zhēn fǔ
砧板与斧钺。为古代斩犯人的刑具。唐。韩愈〈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也作「砧斧」。
《國語辭典》:砧斧(碪斧)  拼音:zhēn fǔ
砧板和斧钺。为古代斩犯人的刑具。明。无名氏《运甓记》第三八出:「不谓变发一朝,竟膏奸邪砧斧,父子死于非命,忠孝萃于一门。」也作「砧斧」。
《漢語大詞典》:槚楚(檟楚)
用槚木荆条制成的刑具,用以笞打。《晋书·虞预传》:“臣闻间者以来,刑狱转繁,多力者则广牵连逮,以稽年月;无援者则严其檟楚,期於入重。”陈书·新安王伯固传:“为政严苛,国学有墯游不脩习者,重加檟楚。”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又有 蒋貽恭 者,好嘲咏,频以此痛遭檟楚,竟不能改。”
《漢語大詞典》:械送
加刑具押送。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一年:“甲寅, 李勉 械送 李灵曜 至京师,斩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甲午,詔 河北 沿边安抚司械送 辽 駙马都尉 刘三嘏 至 涿州 。”
《國語辭典》:铁笼(鐵籠)  拼音:tiě lóng
用铁条制成的笼子。《新五代史。卷五一。杂传。董璋传》:「凡唐戍兵东归者,皆遮留之,获其逃者,覆以铁笼。」
《國語辭典》:免刑  拼音:miǎn xíng
免去刑罚。如:「经法院审理后,结果判决他免刑。」汉。桓宽《盐铁论。刺复》:「策诸利富者,买爵贩官,免刑除罪,公用弥多而为者徇私。」
《漢語大詞典》:竹批
竹制刑具。 明 徐树丕 《识小录·汉景帝定箠令》:“ 景帝 既减笞法,又定箠令……今之竹批,盖其遗制,则所从来久矣。”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州守相公没奈何,只苦得批较差人 张千 、 李万 ,一连比了十数限,不知打了多少竹批,打得爬走不动。”
分類:刑具
《漢語大詞典》:脱械
去掉刑具。谓免罪获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使君切齿之仇,纵容脱械,仍纵横於人世,君感乎?怨乎?”
《漢語大詞典》:小杖
(1).较轻的责打。后汉书·崔寔传:“ 钧 曰:‘ 舜 之事父,小杖则受,大杖则走,非不孝也。’”
(2).古代刑具之一。通典·刑制中:“﹝ 梁 律﹞杖皆用生荆,长六尺,有大杖、法杖、小杖三等之差……小杖,围寸一分,小头极杪。”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上云:自有百日限,若百日内寻得(金楪子),只小杖亦不可行也。”
分類:刑具责打
《漢語大詞典》:梏拲
(1).古代刑具。亦以指械系。《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 玄 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驾相》:“案查法臺驳检成狱,一岁所平反几何,所亭讞几何,疑重疑轻,梏拲立异几何?”明史·徐申传:“继者益宽假之,脱梏拲,通家人出入。”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四:“衣冠梏拲此相遭,狴犴中间小市朝。”
(2).比喻束缚人的事物。 唐 独孤及 《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以八病四声为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令。” 唐 韩愈 孟郊 等《会合联合》:“格言多彪蔚,悬解无梏拲。”
《國語辭典》:棰楚  拼音:chuí chǔ
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也作「捶楚」、「箠楚」。
《國語辭典》:箠楚  拼音:chuí chǔ
1.用以责打刑犯之木杖。《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唐。李善。注:「以之笞人,同谓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四四。事物类》:「狱具:桎梏、拲、镣、槛车、枷、锁、箠楚、缧绁。」
2.古代一种用木杖、竹板等杖打的刑罚。《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韩延寿》:「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箠楚之忧。」后泛指责打、拷打。《三国志。魏书。卷二三。杨俊传》:「本郡王象,少孤特,为人仆隶,年十七八,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因被箠楚。」《醒世姻缘》第七二回:「他只说周龙皋合他有账,整日箠楚,陆续也不知打过了几万。」也作「捶楚」、「棰楚」。
《漢語大詞典》:枷棒
枷与杖。旧时的两种刑具。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每栲讯囚人,先设枷棒,破平人家,不知其数。”
分類:刑具
《漢語大詞典》:钳釱(鉗釱)
钳和釱,古代的两种刑具。汉书·陈万年传:“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 颜师古 注:“钳在颈,釱在足,皆以铁为之。” 南朝 梁武帝 《赎刑诏》:“钳釱之刑,岁积於牢犴。” 唐 司空图 《泽州灵泉院记》:“ 六祖 亲授,捩其钳釱;长老继作,磨昏抉瞶。”陈书·后主纪:“剽悍轻侮,理从钳釱。” 明 唐顺之 《兴国州同知徐公墓志铭》:“一切以鞭箠钳釱从事,犹不能集。” 清 钱谦益 《如此过两年》诗:“四季皆惨悽,六时自钳釱。”
分類:刑具
《國語辭典》:板子  拼音:bǎn zi
1.硬质片状物的通称。如:「竹板子」、「木板子」。《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泰安的轿子像个圈椅一样,就是没有四条腿。底下一块板子,用四根绳子吊著,当个脚踏子。」
2.旧时拷打犯人或施行体罚用的木板或竹板。《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道:『是那三样?』蘧公子道:『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红楼梦》第五九回:「既这样,且撵他出去,告诉了林大娘,在角门外打他四十板子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铁床(鐵牀)
亦作“ 铁床 ”。
1.烧红的铁板床。古代亦用作刑具。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铁牀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羔羊挥泪:“ 程皓 以铁床熁肉,肥膏见火,则油燄淋漓。” 唐 拾得 《诗》之二六:“纵不入鑊汤,亦须卧铁牀。” 清 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离宫深处即地狱,铁牀汤鑊穷烹煎。” 钱仲联 笺注引旧注:“《南汉春秋》: 中宗 既谋 殤帝 自立……设鑊汤、铁牀、刳剔等刑,号曰生地狱。”
2.铁制的睡床。如:这间集体宿舍共有四张铁床。
分類:铁板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