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刍微(芻微)
卑微的人。 北周 黎景熙 《大旱又上武帝书》:“自古至治之君,亦皆广延博访,询採芻微,置鼓树木,以求其过。” 南朝 陈 徐陵 《为护军长史王质移文》:“ 华皎 擢自芻微,叨居蕃翰,情慙犬马,罔顾恩灵。”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加以延宾置驛,接士軾庐,采拔芻微,迈钦贤于司隶;提奬幽滞,軼取俊于 淳于 。”
分類:卑微北周
《國語辭典》:刍菽(芻菽)  拼音:chú shú
草和豆。指饲养牲畜的草料。《魏书。卷四七。卢玄传》:「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乎?」宋。陈造〈车堰牛〉诗:「君看庙前牲,被绣饱刍菽。」
《漢語大詞典》:龙刍(龍芻)
即龙须草。可作马料,故称。 曾慥 类说卷五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东海 有岛曰 龙驹川 , 穆天子 养八骏处。岛中有草名龙芻,马食之,日行千里。”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题达上人药圃》之二:“教疏兔鏤金弦乱,自拥龙芻紫汞肥。”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刈草包束曰芻,此草生水石之处,可以刈束养马,故谓之龙芻。”参见“ 龙鬚草 ”。
分類:龙须草
《國語辭典》:龙须草(龍鬚草)  拼音:lóng xū cǎo
龙须的别名。参见「龙须」条。
《漢語大詞典》:王刍(王芻)
植物名。菉草的别称,又名荩草。《诗·卫风·淇奥》“緑竹猗猗” 毛 传:“緑,王芻也。” 陆德明 释文:“尔雅作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荩草:“此草緑色,可染黄……古者贡草入染人,故谓之王芻;而进忠者谓之藎臣也。” 清 姚鼐 《洪县》诗:“单车度 淇水 ,秋雨緑王芻。”
分類:植物荩草
《漢語大詞典》:秣刍(秣芻)
喂牲口的草。亦指准备饲料。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乃秣芻以载於车,烝粮以曝於日,齎輓轻重,人利百倍。”
《漢語大詞典》:中刍(中芻)
中等的草料。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食有三芻,饮有三时,何谓也?一曰恶芻,二曰中芻,三曰善芻。”
分類:中等草料
《骈字类编》:刍米(刍米)
元 善住 苦雨 刍米贾腾愁白屋,管弦声沸醉朱门。
《漢語大詞典》:置刍
后汉书·徐穉传:“ 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以“置蒭”指致送吊丧礼物。
《漢語大詞典》:樵刍(樵芻)
打柴割草的人。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寧知螻蚁之与狐兔,无论樵芻之与牧竖。”
分類:打柴割草
《國語辭典》:刍议(芻議)  拼音:chú yì
谦称自己的议论浅陋。唐。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霸略近发于舆歌,皇图不隔于刍议。」唐。张说〈谏避暑三阳宫疏〉:「臣自度刍议,十不一从。」
《漢語大詞典》:茭刍(茭芻)
作饲料的干草。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夫牌饲秣又减茭芻,故两驛额马一百二十匹,仅剩残疲十八骑。”
分類:饲料干草
《國語辭典》:反刍(反芻)  拼音:fǎn chú
1.牛、羊、鹿等兽,食物入胃,又反至口中,重加咀嚼,再行咽下,称为「反刍」。
2.比喻反覆而细心的思量。
《漢語大詞典》:刍贱(芻賤)
微贱。北齐书·王琳传:“ 瑒 虽芻贱,窃亦有心。”
分類:微贱
《漢語大詞典》:三品刍(三品芻)
见“ 三品蒭豆 ”。
《漢語大詞典》:三品刍豆
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君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蒭豆;一鸣,则黜之矣。”亦省作“ 三品芻 ”。 清 林则徐 《驿马行》:“ 太行 神驥盐车驱,立仗无声三品芻。”
《韵府拾遗 质韵》:刍苾(刍苾)
王柏诗饥来噍刍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