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古代楚国郢都的巧匠。相传他能将人鼻端如蝇翼般的白粉用斧头削去,而丝毫不损伤鼻子。典出《庄子。徐无鬼》。后借指文章老手或技艺熟练者。唐。杜甫〈奉赠鲜于京兆〉诗:「脱略磻溪钓,操持郢匠斤。」
《漢語大詞典》:切劘
切磨;切磋相正。 宋 王安石 《与王深父书》之一:“自与足下别,日思规箴切劘之补,甚於飢渴。”明史·王叔英传:“ 叔英 与 孝孺 友善,以道义相切劘。” 清 叶燮 原诗·外篇上:“诗道杂而多端,而友朋切劘之义,因之而衰矣。”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但以主义相切劘,则举凡营私垄断之言,悉无自而入。”
磨擦。 汉 扬雄 《太玄·掜》“劘之於事” 晋 范望 注:“劘谓切劘。” 唐 刘禹锡 《砥石赋》:“沃之草腴,杂以乌膏。切劘下上,真质焯见。”
《國語辭典》:切责(切責)  拼音:qiè zé
严厉责备。《汉书。卷四四。淮南厉王刘长传》:「数上书不逊顺,文帝重自切责之。」《后汉书。卷五七。李云传》:「诏切责蕃、秉,免归田里。」
《漢語大詞典》:讲切(講切)
讲习切磋。 宋 彭龟年 《恭书潜邸赐所题梁焘奏语后跋》:“臣仰惟陛下天纵高明,孜孜务学,凡所讲切,必极体要。” 明 胡居仁 《奉张廷祥书》:“闻知去冬与 陈公甫 相处,所以讲切者如何?”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劝学:“如此议论,实为精透,然非再四讲切,不闻此义矣。”
分類:讲习切磋
《漢語大詞典》:摩厉(摩厲)
切磋,磨炼。国语·越语上:“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元 安如山 《曹将军》诗:“正当摩厉间,一鼓拔勍敌。” 明 吾邱瑞《运甓记·诸贤渡江》:“干将摩厉,把王家社稷澄清。” 清 姚鼐 《朱竹君先生传》:“是时皆年二十餘,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
分類:切磋磨炼
《漢語大詞典》:文社
志趣相投的文人所结成的团体。以切磋文章为主。有的也议政,如 明 末的“复社”。 清 黄宗羲 《万悔庵先生墓志铭》:“诗坛文社, 三吴 与 浙 河东相闭隔,而 三吴 诸老先生皆欲得此两人为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文社之盛,自海金社始。”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们又帮申报馆印行些 明 清 的小品书出售,自己也立文社。”
《國語辭典》:谈议(談議)  拼音:tán yì
批评议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你罪本当革役,我若轻恕了你,须被衙门中谈议。」
《漢語大詞典》:砻错(礱錯)
亦作“礲错”。
(1).磨治。语出 汉 扬雄 《法言·学行》:“夫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礲而错诸,质在其中矣。” 李轨 注:“礲错,治之名。” 宋 陈师道 《次韵答秦少章》:“珪璧虽具美,礱错加璀璨。”
(2).磨炼;切磋研讨。 宋 苏轼 《答陆道士书》:“若得一见 子由 ,礱错其所未至,则某可以受赐。”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先大父夬庵公传:“﹝ 梁履绳 ﹞善读书,既擷其精,并正其误,与其兄 曜化 相礱错,一时有 元方 、 季方 之目。”
《漢語大詞典》:镌切(鐫切)
比喻砥砺切磋。 宋 曾巩 《送王希序》:“使以言相鐫切邪,眎吾言不足进也。”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失贤师长之鐫切,而与众人处,其不陷于小人也几矣。”
分類:砥砺切磋
《漢語大詞典》:摩研
切磋研究。《后汉书·苏竟传》:“走昔以摩研编削之才,与国师公从事出入,校定祕书,窃自依依,末由自远。”
分類:切磋
《漢語大詞典》:切摩
犹切磨。切磋相正。新唐书·陆贽传:“骋辩而衒明,必折人以言,虞人以诈,则顾者自便,而切摩之益不尽矣。” 明 归有光 《送昆山县令朱侯序》:“与当世之士大夫,切摩治体,讲求方略,深知其积习之故,而力变之。”
磨擦。说文·手部:“挼……一曰两手相切摩也。”《易·繫辞上》“刚柔相摩” 晋 韩康伯 注:“相切摩也。”
《漢語大詞典》:讲摩(講摩)
研讨切磋。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不疑 ( 张不疑 )晚学益深,经史沿革,讲摩纵横,文章诗歌,举笔则就。著括异志数万言、《倦游録》八卷。” 宋 朱熹 《祭吕伯恭著作文》:“我实无似,兄辱与游,讲摩深切,情义绸繆。”
分類:研讨切磋
《漢語大詞典》:砻砥(礱砥)
亦作“礲砥”。 切磋研讨。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计订交到今且三十年,虽中间饥驱离索,不常合并,而靡不以学行文章相礲砥。”
分類:切磋研讨
《漢語大詞典》:琢切
琢磨切磋。 唐 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几道联句》:“温存感深惠,琢切奉明诫。”
分類:琢磨切磋
《漢語大詞典》:砻砺(礱礪)
亦作“ 礱厉 ”。亦作“礲礪”。
(1).磨石。尸子·劝学:“夫 昆吾 之金而 銖父 之铁,使 於越 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礪,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礱礪,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知足以为礲礪,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抚书》:“唯是溟 渤 之大,不让渗潢;以兹沙石之顽,得效礱礪。”
(2).磨;磨炼。荀子·性恶:“纯金必将待礱厉然后利。” 杨倞 注:“礱、厉,皆磨也。厉,与礪同。”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乃诸蛤之房,为海水礱礪光莹,都非旧质。” 明 李贽 《与潘雪松书》:“ 鼎甫 沉潜朴实,似一块玉,最好彫琢,愿公加意礱礪之,毋以酸道学灌其耳,假道学羣侣汩其未彫未琢之天也!” 章炳麟 《陆机赞》:“斯亦大 吴 善俗之所礱厉。 机 虽一介,足以仿佛见端。”
(3).切磋研讨。 清 刘大櫆 《〈叶书山时文〉序》:“曩者诵汉书,见 班固 称 扬雄 好学,心窃慨想,恨不得生 雄 世,与相礲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