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添头
旧时为弥补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或因清除残碴碎屑而加在不同商品上的添头,每104 磅净重添加4 磅
为加重分量而额外增添的东西
《漢語大詞典》:市钱(市錢)
(1).旧指分量较轻的私铸钱,其价值低于官铸的制钱。
(2).市制重量单位。一市钱等于百分之一市斤,合公制五克。旧制等于一百六十分之一市斤。通称钱。
《国语辞典》:盐分(盐分)  拼音:yán fèn
含盐的比例或分量。如:「这种食品所含盐分很高,故有防腐作用。」
《國語辭典》:体沉(體沉)  拼音:tǐ chén
颇有重量。《红楼梦》第四一回:「我掂著这杯体沉,断乎不是杨木,这一定是黄松的。」
《國語辭典》:小量  拼音:xiǎo liàng
1.数量少。如:「跟整箱的比起来,这只能算是小量包装的。」
2.小看、低估的意思。《孤本元明杂剧。降桑椹。第一折》:「你意思道他两个是愚鲁之人,不知文义,小量俺两个。」
《国语辞典》:觔两(觔两)  拼音:jīn liǎng
计算重量的单位。比喻重量、分量。也作「斤两」。
《漢語大詞典》:分厘(分釐)
亦作“ 分厘 ”。
(1).划分整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庆历 四年, 贾魏公 建议修唐书,始令在馆学士人供唐书外故事二件。积纍既多,乃请 曾鲁公 掌侍郎 唐卿 分釐,附於本传。”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臣既详定,即依先降指挥,取逐司已行两月生事分定七等,因其分釐,以立人数。” 宋 叶适 《长溪修学记》:“县初设学不置粮,士虽居,不能食也。先令 黄君 龟朋 ,自出新意,分釐收拾良苦,然后始得食。”
(2).一分一厘。形容数量很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分釐皆关国帑。”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雄黄酒:“其性最烈,用以愈疾,多外治。若内服,只可分釐之少。”
《漢語大詞典》:剂料(劑料)
按一定分量和比例调制而成的药料。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余尝问《素问》有记性者或能诵,《本草》则固难矣,若《千金》但药名与分两剂料,此有何义而可记乎?”
《国语辞典》:药签(药签)  拼音:yào qiān
向神佛求得的治病签条。上面写有科别、签号、药方名称、分量、禁忌、处方。
《国语辞典》:云量(云量)  拼音:yún liàng
天空被云遮盖的分量。通常以天空被遮盖八分数表示。
《漢語大詞典》:除皮
除去物品过秤时所用的器物或包装的分量。即将毛重变为净重。 邓子恢 《连江透堡农民减租斗争的回忆》:“还有一个除皮不合理,我们交租的箩子每担只有五、六斤,可是财主们收租过秤时一概除十斤皮。”
《國語辭典》:有斤两(有斤兩)  拼音:yǒu jīn liǎng
比喻重要、有分量。如:「在艺坛上,他可是个有斤两的人物!」《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你只看他这『积』字、『馀』字、这『必』字,何等有斤两有把握!只可惜世人都把他作老生常谈,读过去了。」
《国语辞典》:折秤  拼音:shé chèng
货物重新过秤时,因损耗而分量减少。或是大宗购进的货物,因零售过秤而分量减少。如:「做零售生意,难免都会折秤的。」
《漢語大詞典》:学分制(學分制)
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例如,凡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以每周上课一课时,读满一学期并经考试及格者为一学分;不需要课外自习的课程,如实验、实习,以每周上课二、三课时为一学分。学生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方能毕业。
《漢語大詞典》:压称(壓稱)
物体称起来分量大(多就同体积的而言)。如:劈柴太湿,压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