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路  拼音:fēn lù
1.分途、分道。南朝梁。沈约〈内典序〉:「是故高必邈行,分路同趋。」《红楼梦》第四二回:「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
2.电学上以一导体连接电路中两点,成立一并联之电路,分担原线路的电流,称为「分路」。
《国语辞典》:扬镳分路(扬镳分路)  拼音:yáng biāo fēn lù
镳,马口中所衔的铁环,借指车马。扬镳分路指分头上路。《隋书。卷一。高祖纪上》:「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亦比喻产生分歧而有不同的趋向。唐。颜师古〈前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是以向、歆、班、马、仲舒、子云所引诸经或有殊异,与近代儒者训义弗同。」
《国语辞典》:分路数(分路数)  拼音:fēn lù shù
编组。《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眼见得州里早晚都要佥了牌,分了路数。」
分类:编组
《分类字锦》:分路提点(分路提点)
文献通考宋元丰二年三司言江浙等路提点坑冶铸钱官一员通领九路水陆巡按不周欲增一员分路提点从之遂定为两司在饶者领江东淮浙七闽在虔者领江西荆湖二广焉
分类:监司
《國語辭典》:分路扬镳(分路揚鑣)  拼音:fēn lù yáng biāo
1.将路分成两半,各走各的路。语出《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后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也作「分道扬镳」。
2.比喻双方才学相当,互不相让。《南史。卷三三。裴松之传》:「兰陵萧琛言其评论可与过秦、王命分路扬镳。」《隋书。卷七六。文学传。序》:「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
《國語辭典》:分道扬镳(分道揚鑣)  拼音:fēn dào yáng biāo
比喻各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参见「分路扬镳」条。《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吃了一顿中饭之后,各人穿各人的长衫,和秦、王二人分道扬镳。」
《高级汉语词典》:舜蹠分路
善恶不同
《漢語大詞典》:分涂(分塗)
亦作“ 分涂 ”。亦作“ 分途 ”。
(1).犹分道;分路。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行出也,则逼狭之地,耻於分涂,振策长驱,推人於险,有不即避,更加攄顿。” 唐 李商隐 《次陕州先寄源从事》诗:“离思覊愁日欲晡,东 周 西 雍 此分涂。”
(2).喻事物性质或人的思想观点出现差别,产生分歧。 清 刘大櫆 《周书岩诗序》:“古之贤才无歧径,而后之贤才有分途。” 清 彭绍升 《南畇先生遗书后序》:“道之歧出不统久矣。 宋 之世, 朱 与 陆 分涂。 明 之世, 王 与 罗 异辙。”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自兹以还,体格逾备,駢散乃渐以分涂矣。”
《漢語大詞典》:布路
谓分路走散。左传·襄公三十年:“ 郑 伯有 耆(嗜)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鐘焉。朝至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皆自朝布路而罢。” 杜预 注:“布路,分散。”新唐书·陆贽传:“师一挫伤,则乘其危橈,布路东溃。”资治通鉴·唐僖宗广明元年:“百官退朝,闻乱兵入城,布路窜匿。”
分類:分路
《漢語大詞典》:分辙(分轍)
(1).犹分路,分道。 金 施宜生 《别仲翔》诗:“ 燕 南落日车分辙, 代 北春风酒满钟。”
(2).分乘两车。儿女英雄传第十回:“一路行则分辙,住则异室,也没甚么不方便的去处。”
《漢語大詞典》:电阻器
一种基于欧姆定律的电路元件。在电路中起调节、分路、分压、稳压、负载和匹配等作用。按材料分碳膜、金属膜、线绕、合成碳膜、氧化膜和贴片等电阻器;按结构分固定电阻器、可变电阻器、电位器和电阻箱等;按伏安特性分线性和非线性(敏感)电阻器。标称电阻、额定功率、容差为其主要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