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分株
将植物的根、茎基部长出的小分枝与母株相连的地方切断,然后分别栽植,使之长成独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简单易行,成活快。园艺上广泛应用。
《國語辭典》:马齿苋(馬齒莧)  拼音:mǎ chǐ xiàn
植物名。马齿苋科马齿苋属,一年生草本。茎下部匍匐,平卧地面。叶长方形或匙形、倒卵形,长一至三公分,上面深绿,下面较淡,边有薄翅。花簇生顶端,黄色,花瓣卵形,顶端长而尖细。蒴果横裂,种子多数,黑色,扁圆。也称为「麻绳菜」、「猪母菜」、「长寿菜」、「五行菜」。
《漢語大詞典》:东蘠(東蘠)
即沙蓬。一年生草本。茎由基部分枝,坚硬,具条纹,幼时被毛。叶披针形至线形。花两性。果实近圆形,两面扁平。种子可食,也可榨油。《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高燥则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东蘠彫胡。”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东蘠,实可食。” 明 胡侍 《真珠船·东墙》:“ 甘 、 凉 、 银 、 夏 之野,沙中生草子,细如罌粟,堪作饭,俗名登粟,一名沙米……《子虚赋》‘东蘠雕胡’註:‘东蘠,实可食。’《广志》:‘东墙,色青黑,粒如葵子,似蓬草,十一月熟,出 幽 、 凉 、 并 、 乌丸 地。’魏书:‘ 乌丸 地宜东墙。’余意一物:‘东蘠’讹为‘登厢’,又讹为‘登粟’耳。”
《國語辭典》:鹿角菜  拼音:lù jiǎo cài
植物名。红藻类的杉苔科鹿角菜属。丛生于海滨岩石上,体有小盘状之根,丛生,茎极短,圆柱状,枝常扁圆或扁平,数回叉状向外辐射分枝。囊果隆起,球状或半球状。可供食用及藻胶原料。
《漢語大詞典》:嫁枣(嫁棗)
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使枝干韧皮受损,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以促进其开花,提高座果率。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斑駮椎之,名曰‘嫁枣’。”
《国语辞典》:波发藻(波发藻)  拼音:bō fǎ zǎo
植物名。绿藻类波发科波发藻属,藻体不分枝丝状。常附著于湖泊或小河中的石块及生物上。其个体由短柱状细胞所构成。这些细胞型态及功能均很类似,只有近基部的细胞有分化迹象,转变为长柱形具有附著力的细胞,藉以附著在其他物体上,但也有浮生在水面上。细胞具有一枚细胞核、一条带状叶绿体以及一至数枚淀粉核。也称为「披藻藻」。
《国语辞典》:走茎(走茎)  拼音:zǒu jīng
植株本身非匍匐性,但于其茎之基部长出伸长分枝平铺于地面或岩壁,且会在节上长出不定根者。参见「匍匐茎」条。
《国语辞典》:配子枝  拼音:pèi zǐ zhī
藓苔等低等植物叶状体上,产生配子囊的分枝构造。可分雄配子枝或雌配子枝。
《國語辭典》:疯枝(瘋枝)  拼音:fēng zhī
棉花等树上不结果实的分枝。如:「棉花田里尽是一些疯枝,令人为收成担心。」
《漢語大詞典》:佛手麦(佛手麥)
小麦的一种。又称分枝小麦、手儿麦、五穗麦。麦穗分枝似佛手,故名。一般成熟较晚,品质较差。
分類:小麦分枝
《漢語大詞典》:圪节(圪節)
(1).稻、麦、高粱、竹子等茎上分枝长叶的地方。
(2).两个圪节间的一段。
(3).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
《國語辭典》:分蘖(分櫱)  拼音:fēn niè
母植物地下的茎或根发生的不定芽,或禾本科作物如稻、麦在茎节所发生的分枝,称为「分蘖」。也称为「蘖条」、「根蘖」。
《漢語大詞典》:葫芦藓
藓纲,葫芦藓科。植株矮小,茎直立而分枝,其上密生绿色小叶,基部有丝状假根。雌雄同株。生长在潮湿、背阴的路边、宅旁、林边的泥土上。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國語辭典》:荠苧(薺薴)  拼音:jì níng
植物名。唇形科荠苧属,多年生草本。茎方形。叶卵形,粗锯齿缘,对生,有柄。轮伞花序具二朵花,排成顶生总状,花冠二唇形,呈白色或淡红紫色。小坚果卵圆形。茎和叶可提制芳香油。
《國語辭典》:不蔓不枝  拼音:bù màn bù zhī
1.莲梗挺直,不旁生枝条。宋。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也作「不蔓不支」。
2.比喻文章简洁而流畅。如:「这篇小说情节紧凑,内容不蔓不枝,显现作者功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