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滩羊(灘羊)  拼音:tān yáng
动物名。一种绵羊,产于西套外围较乾旱的草地,头部有黑色或褐色花斑。毛细长柔软,捲曲如波浪,多为白色,皮轻柔,比一般羊皮贵重。
《漢語大詞典》:斯洛文尼亚人
斯洛文尼亚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约216万人(1985年)。讲斯洛文尼亚语。多信天主教,部分信东正教。主要从事农业和工业。
《漢語大詞典》:条戎(條戎)
古代戎族的一支。分布在今 山西省 运城县 中条山 北的 鸣条岗 一带。竹书纪年卷下:“﹝ 周宣王 ﹞三十八年,王师及 晋穆侯 伐 条戎 、 奔戎 ,王师败逋。”后汉书·西羌传:“后五年,王伐 条戎 、 奔戎 ,王师败绩。”
《國語辭典》:僮族  拼音:zhuà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壮族」条。
《國語辭典》:通讯网(通訊網)  拼音:tōng xùn wǎng
一种广泛的通讯组织。在各地设通讯处,置通讯员,以便报导各地的消息。也称为「通信网」。
《國語辭典》:瑶族(瑤族)  拼音:yáo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湘、黔、桂、粤、滇各省中。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的瑶语支,方言系统复杂。宗教信仰为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亦见道教、佛教的混合。社会组织存有「族长制」、「石牌」、「油锅」等传统。「油锅」是由十五至二十个家庭构成,「石牌」是由许多村寨组成。因族群分布广,与他族混居情形普遍。经济以农业、林业为主,游耕方式是其特色。参见「猺」条。也作「徭族」、「猺族」。
《国语辞典》:液泡  拼音:yè pào
分布在细胞质内充满水溶液的一种囊腔状胞器,外部为液泡膜,内部通常含有水、胺基酸、糖类及矿物质。液泡可储存一些暂时不用或不需要但无法排出的物质。常见于成熟的植物细胞内。也称为「液胞」。
《漢語大詞典》:闲歇泉(閒歇泉)
亦作“间歇泉”。 按周期喷发的温泉。一般分布在火山活动的地区。
《國語辭典》:锡伯族(錫伯族)  拼音:xí bó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东北沈阳、开原等地,及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察布查尔、霍城、巩留等地。所操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使用锡伯文,现多已汉化。族源说法不一,一说是鲜卑后裔,一说属通古斯族,一说与满族同源。初居今呼伦贝尔盟海拉尔东南的绰尔河流域,十七世纪中迁至嫩江、齐齐哈尔一带。十七世纪末,全部被编入满洲八旗。清高宗乾隆年间,一部分人被编为锡伯营,移防新疆,颇有功绩。主要从事农业。信仰多神,少数信奉萨满教及喇嘛教。
《國語辭典》:星罗棋布(星羅棋布)  拼音:xīng luó qí bù
形容布列繁密,如星星、棋子般的广泛分布。《隋唐演义》第五一回:「城北十里外,有一北邙山,周围百里,古帝王之陵,忠臣烈士之墓,如星罗棋布。」也作「棋布星罗」、「棋罗星布」、「星罗云布」。
《国语辞典》:劣化警报(劣化警报)  拼音:liè huà jǐng bào
环保单位将分布在各地的空气品质监测站侦测所得的资料,转换为空气污染指标,如指标值在两百以上就发布劣化警报。其正式名称为「空气品质劣化报告」。
《国语辞典》:舌咽神经(舌咽神经)  拼音:shé yān shén jīng
属于第九对脑神经,分布于口咽、舌后等部位,主管味觉、吞咽及分泌唾液。
《国语辞典》:舌下神经(舌下神经)  拼音:shé xià shén jīng
由延髓伸出的第十二对脑神经,分布在舌下的肌肉,控制舌头的活动。
《国语辞典》:泰系各族  拼音:tài xì gè zú
分布于中南半岛、中国西南部、东南亚地区,拥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种族。如中国的摆夷族、泰国的塞姆族。
《国语辞典》:台湾粉蝶(台湾粉蝶)  拼音:tái wān fěn dié
动物名。分布在台湾岛的平地至低山带。雄蝶翅膀正面白底,背面后翅黄底;雌蝶翅膀较宽圆,正背面均是黑褐色,上有灰白纹。展翅约有五点五至六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