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和民族  拼音:dà hé mín zú
东亚民族之一。即日本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由通古斯人、马来人、汉人和朝鲜人等长期融合而成。西元前二世纪始受中国文化影响,后建立大和国,遂有大和民族之称。历经大化革新、明治维新,融合东西方文化,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操日语,属阿尔泰语系,文字以汉字和假名混合使用,后又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信仰佛教和神道教,民族服装为和服。
《国语辞典》:么些族(么些族)  拼音:mó suō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大陆地区云南西北及四川金沙江上游地带。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历史悠久,西元三世纪初,已有摩沙夷居住于今四川盐源一带。其生计以农耕为主。间事渔猎。铸铜手工业相当发达,丽江铜器闻名各地。传统以女性为家长,财产按母系继承。信仰东巴教,为一种多神教。崇拜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也称为「纳西族」。
《国语辞典》:闽南语(闽南语)  拼音:mín nán yǔ
分布于大陆地区福建省南部、浙江南部、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海南岛及台湾的次方言。也称为「闽南话」。
《国语辞典》:马雅人(马雅人)  拼音:mǎ yǎ rén
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分布在墨西哥南部、瓜地马拉、萨尔瓦多和伯利兹等地。操马雅语,属佩努蒂语系。具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和新创的拉丁字母文字,且已能精确计算出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的准确日数和置闰的方法。信奉天主教,但仍保留多神信仰和自然崇拜。艺术方面,马雅人擅长于建筑,更是制造陶器和装饰品的能手。在十六世纪中被西班牙人所灭。
《国语辞典》:皮脂腺  拼音:pí zhī xiàn
皮肤上分泌油脂的腺体,分布于皮肤真皮中,通常依傍毛发而生,能分泌皮脂,用以润滑皮肤及其外面所生的毛发。一般青春期后逐渐成熟,分泌旺盛时,皮表会呈现油腻感。
《国语辞典》:纳西语(纳西语)  拼音:nà xī yǔ
属汉藏语系的分支。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韵母以单元音为主,辅音分清浊,而以词序和助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也称为「么些语」。
《国语辞典》:内流区(内流区)  拼音:nèi liú qū
内流河分布的地区。大多指山脉、沙漠等乾燥地区,由于水源不丰,再加上内地高温蒸发旺盛,因此,河流无法注入外海。
《国语辞典》:九官鸟(九官鸟)  拼音:jiǔ guān niǎo
动物名。白头翁科,分布于中国、印度及马来半岛一带。翼长约十六公分。羽毛黑紫色而富光泽,但从鸟喙、眼部到头后部为黄色。善于模拟人语。
《国语辞典》:淋巴节(淋巴节)  拼音:lín bā jié
淋巴组织分布于淋巴管径路中的豆形或卵形构造。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多。为淋巴细胞聚集与成熟之处,并具有过滤异物及吞噬病菌的作用。也称为「淋巴腺」、「淋巴结」。
《国语辞典》:拉祜语(拉祜语)  拼音:lā hù yǔ
拉祜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以及双江、耿马、景谷等地,以及缅甸、泰国境内。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拉祜熙两种方言。元音有九个,除E外皆分松紧。声调有高降、中平、低降、高升四种,有小舌部位的辅音,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使用文字为拉祜文。
《国语辞典》:外流区(外流区)  拼音:wài liú qū
外流河分布的地区,称为「外流区」。
分类:分布地区
《国语辞典》:斜温层(斜温层)  拼音:xié wēn céng
海水温度依垂直分布可分为混合层、斜温层、深水层。其第二层即为斜温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下降,深度在二百至八百公尺间。赤道地区及副热带地区斜温层较厚,高纬度地区较不明显。
《国语辞典》:赛夏族(赛夏族)  拼音:sài xià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分布在苗栗县、新竹县一带山区,为父系氏族社会,家庭由传统大家庭制趋向小家庭制。其矮灵祭,深具特色。
《国语辞典》:泰雅族  拼音:tài yǎ zú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其传统祖先起源于大霸尖山及瑞岩分布面积广,主要分布于新北市乌来区,宜兰县太平乡、南澳乡,桃园市复兴区,新竹县尖石乡、五峰乡,苗栗县泰安乡,台中市和平区,南投县仁爱乡。传统有文面风俗。继嗣法则采父系,超自然存在统称「乌林」(Utux),有祖灵信仰,其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会通过彩虹桥前往祖灵所居之地。
《漢語大詞典》:富尔贝人
也叫“富拉尼人”。西中非地区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尼日利亚,其余分布在几内亚、塞内加尔、马里、喀麦隆、尼日尔等国。约1820万人(1985年)。讲富尔贝语。部分信伊斯兰教。主要从事游牧业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