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瓜分  拼音:guā fēn
如切瓜一般的分割。《汉书。卷四八。贾谊传》:「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文明小史》第二○回:「尚有我们结成团体,联络一心,就是要瓜分我们中国,一时也就不敢动手了。」
《國語辭典》:支分  拼音:zhī fēn
1.分割。《战国策。秦策三》:「秦乌能齐县衡韩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郑?」唐。白居易〈花前感怀兼呈崔相公刘郎中〉诗:「四时轮转春常少,百刻支分苦夜长。」
2.古代割裂肢体的一种酷刑。
3.处置、应付。《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尼姑支分完了,来陪夫人小姐前后行走,观看了一回,才回到轩中吃斋。」
4.支付、付钱。《西湖二集》卷一一:「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
5.分派差遣。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二一出:「支分各色人,远远去迎接。」
《國語辭典》:割裂  拼音:gē liè
割开分裂。《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上。杜笃传》:「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之匈奴,割裂王庭。」
《國語辭典》:宰割  拼音:zǎi gē
1.割裂、瓜分。《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彊国请服,弱国入朝。」
2.比喻受人压迫、侵凌、剥削,而无法反抗。如:「任人宰割」。
《國語辭典》:支解  拼音:zhī jiě
1.古代一种割解四肢的酷刑。《公羊传。宣公六年》:「公怒,以斗摮而杀之,支解,将使我弃之。」《淮南子。人间》:「商鞅支解,李斯车裂。」也作「枝解」、「肢解」。
2.将肢体分解。如:「这位屠夫支解猪只的刀法十分乾净俐落。」
《漢語大詞典》:屠割
屠杀分割;屠戮。《淮南子·泰族训》:“今夫祭者,屠割烹杀,剥狗烧豕,调平五味者,庖也。”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载:“ 国忠 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 清 顾炎武 《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三:“自昔遘难初,城邑遭屠割。”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三:“日受人之仁,安坐不一报,游惰困穷,至於为人翦灭屠割。”
《国语辞典》:剖开(剖开)  拼音:pǒu kāi
分割切开。《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
《漢語大詞典》:宰肉
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 平 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 陈孺子 之为宰!’ 平 曰:‘嗟乎,使 平 得天下,亦如是肉矣。’”后因以“宰肉”指分割肉。新唐书·邓处讷传:“ 陬溪 人 周岳 与 满 狎,因猎,宰肉不平而鬭,欲杀 满 ,不克。”后常用 陈平 事借指在处理小小事中可以看出治国的才能,或在未遇时怀有大志。 宋 惠洪 《仇彦和佐邑崇仁且求诗敬为赋之》:“宰肉社树阴,岂无天下志。” 清 赵翼 《观家人醃菜戏成四十韵》:“尚愧遗羹远,聊矜宰肉公。”
《國語辭典》:缕解(縷解)  拼音:lǚ jiě
1.条分缕析。唐。韩愈 贞曜先生墓志:「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
2.零离破碎。晋。潘尼 钓赋:「乃命宰夫,脍此潜鲤,名工习巧,飞刀逞技,电剖星流,芒散缕解。」
《國語辭典》:半圆(半圓)  拼音:bàn yuán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把圆周分成两条弧,这样的弧称做「半圆」。又指这样的弧和直径围成的面积和形状。即全圆的一半,称为「半圆」。
《國語辭典》:析产(析產)  拼音:xī chǎn
分家产。《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上二》:「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漢語大詞典》:副辜
分割、肢解牲体。《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郑玄 注:“疈,疈牲胸也。”明史·礼志二:“以祀地祇,则有血祭、薶沉、疈辜之礼。”
《漢語大詞典》:别产
分割家产;分家。 明 李贽 《阿寄传》:“ 徐氏 昆弟别产而居。”
《漢語大詞典》:剐割(剮割)
分割肢体;凌迟。 元 关汉卿 《西蜀梦》第三折:“ 刘封 那厮於礼如何?把那厮剐割!”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四折:“把这厮剐割的七事子,判了个十分罪。”古今小说·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张公 谋财故杀,屈害平人,依律处斩,加罪凌迟,剐割二百四十刀,分尸五段。”
《漢語大詞典》:齐割(齊割)
平均分割。南史·张永传:“﹝ 张永 ﹞其为将帅,能与士卒同甘苦,朝廷所给赐脯餼,必棊坐齐割,手自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