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鸣金击鼓(鸣金击鼓)  拼音:míng jīn jí gǔ
敲锣打鼓。古时打仗用来指挥士兵前进后退的信号,藉以助势或示威。如:「他传令军士们鸣金击鼓,准备一举攻下敌人的城池。」
《国语辞典》:摩肩击毂(摩肩击毂)  拼音:mó jiān jí gǔ
形容人车拥挤,热闹非凡。参见「毂击肩摩」条。
《国语辞典》:目击證人(目击證人)  拼音:mù jí zhèng rén
亲眼见到犯罪事件发生经过的全部或部分,且依法陈述自己所见所知的情形以證明嫌疑犯的犯罪事实成立或不成立的人。
《国语辞典》:破坏射击(破坏射击)  拼音:pò huài shè jí
一种从容而精确、以摧毁选定目标为目的之射击。通常此种目标为实质目标,此种射击需用弹著观测人员。除近距离射击外,需要较长时间及大量之弹药。
《国语辞典》:实弹射击(实弹射击)  拼音:shí dàn shè jí
军事上各种轻重兵器或火炮,使用实弹打靶的练习。
《国语辞典》:敲击乐器(敲击乐器)  拼音:qiāo jí yuè qì
泛称以打、摇动或摩擦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族群。例如鼓、钟、三角铁、木琴、木鱼等。
《国语辞典》:敲击音乐(敲击音乐)  拼音:qiāo jí yīn yuè
1.使用敲击乐器来发声的音乐。
2.一种由非洲土人音乐演变而来的热门音乐。节奏快、歌词多,是其特色。
《国语辞典》:敲锣击鼓(敲锣击鼓)  拼音:qiāo luó jí gǔ
1.敲打锣鼓。多用于民间游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也作「敲锣打鼓」。
2.形容大肆宣扬。如:「这么一点小事,又何必敲锣击鼓,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敲锣打鼓」。
《国语辞典》:飞靶射击(飞靶射击)  拼音:fēi bǎ shè jí
一种射击比赛。用飞靶发射机将飞靶弹射出去,当飞靶在空中飞行时,由与赛者依次射击。
《国语辞典》:躬逢目击(躬逢目击)  拼音:gōng féng mù jí
亲身遇到,亲眼看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仇女守贞,刘生尚义,仇某不忘报,皆盛事也。本县幸而躬逢目击,可不完成其美?」
《国语辞典》:击鼓申冤(击鼓申冤)  拼音:jí gǔ shēn yuān
古时上衙门控诉冤情。如同今日上法院的「按铃申告」。如:「古时百姓受到重大冤屈,往往会上衙门击鼓申冤,以求公平裁决。」
《国语辞典》:击节称赏(击节称赏)  拼音:jí jié chēng shǎng
欣赏音乐时,因赞赏而随著乐曲的节奏打拍子。后多用于指对诗文创作或艺术表演的赞叹称赏。《宣和画谱。卷九。龙鱼。董羽》:「其汹涌澜翻,望之若临烟江绝岛间,虽咫尺汗漫,莫知其涯涘也。宋白为时闻人,一见击节称赏。」也作「击节叹赏」、「击节赞赏」。
《国语辞典》:击节叹赏(击节叹赏)  拼音:jí jié tàn shǎng
欣赏音乐时,因赞赏而随著乐曲的节奏打拍子。后多用于指对诗文创作或艺术表演的赞叹欣赏。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四。阿房宫赋》:「或者读〈阿房宫赋〉,至『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袖冷殿,风雨凄凄,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击节叹赏,以谓善形容广大如此。」也作「击节称赏」、「击节赞赏」。
《国语辞典》:击钟陈鼎(击钟陈鼎)  拼音:jí zhōng chén dǐng
古代达官贵人家击钟为号,列鼎而食。形容生活极为奢华。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颂序〉:「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人口也。」也作「击钟鼎食」。
《国语辞典》:击鼓骂曹(击鼓骂曹)  拼音:jí gǔ mà cáo
戏曲剧目。三国故事戏。叙述孔融推荐的处士祢衡因不受曹操礼遇,而反唇激骂,曹操欲故意羞辱之,命其在元旦宴时为鼓吏,祢衡乃击鼓怒骂曹操。后曹氏派其往说刘表,欲借刘表之手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