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狂击(狂擊)
猛烈击打。 汉 马融 《广成颂》:“祋殳狂击,头陷颅碎,兽不得猭,禽不得瞥。”
分類:猛烈击打
《國語辭典》:锻工(鍛工)  拼音:duàn gōng
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再加以锤打的操作过程。
2.从事锻工工作的技术工人。
《国语辞典》:篣妇公(篣妇公)  拼音:péng fù gōng
篣,鞭笞、击打。以竹杖打岳父。本为东汉时,名臣第五伦被诬陷杖打岳父的故事。后比喻诬陷。语出《后汉书。卷四一。第五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邪?」
《漢語大詞典》:棓击(棓擊)
(1).用棍棒击打。明史·吴兑传:“市者或潜盗所鬻马, 兑 使人棓击之。”
(2).攻击,抨击。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壁中书有礼记兼经与记言之又有左传:“由此观之,壁中所得之数,以 刘歆 、 许慎 所説为正,至家语, 王肃 私定,借此作棓击 郑氏 张本,何足为凭?”
《国语辞典》:雨打梨花  拼音:yǔ dǎ lí huā
雨点击打在梨花上,形容暮春的景象。比喻美人的迟暮。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风袅篆烟不捲帘,雨打梨花深闭门。」
《国语辞典》:藜暴  拼音:lí bào
握拳突出中指关节击打人的头额。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早知上圣来到,慌忙迎笑,若还不笑,凿个藜暴。」也作「栗暴」。
《国语辞典》:掼打(掼打)  拼音:guàn dǎ
敲打、击打。《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卜良是个游花插趣的人,那里熬得刑?掼打至五十以上,已自绝了气了。」
分类:敲打击打
《国语辞典》:扼肮拊背(扼肮拊背)  拼音:è háng fǔ bèi
肮,咽喉。拊,击打。扼肮拊背指掐著咽喉,按住背部。语本《史记。卷九九。刘敬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后用于比喻抓住要害,使对手无反抗能力。也作「扼喉抚背」、「扼吭拊背」。
分类:咽喉击打
《国语辞典》:捶台拍凳(捶台拍凳)  拼音:chuí tái pāi dèng
因激怒而击打东西。如:「他气得捶台拍凳,破口大骂。」也作「搥台拍凳」。
《國語辭典》:顿足捶胸(頓足捶胸)  拼音:dùn zú chuí xiōng
跺脚拍胸。形容悲痛或愤怒到了极点。《东游记》第七回:「只见杨子哀号哽咽,顿足捶胸,抚棺长恨,欲拔剑自刎。」
《漢語大詞典》:合欢杖(合歡杖)
五代 时 刘铢 所置酷刑。用刑时两杖同时击打,称合欢杖。新五代史·汉臣传·刘铢:“民有过者……每杖一人,必两杖俱下,谓之合欢杖。”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二:“ 刘銖 立法深峻……每杖人,双杖对下,谓之合欢杖。”
《國語辭典》:打耳光  拼音:dǎ ěr guāng
以手掌掴打脸颊。也称为「打耳括」、「打耳聒」、「打耳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