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61,分11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水出
夜出
再出
出临
出众
地出
轻出
出树
出神
上出
出定
出征
出牧
出纶
出分
《骈字类编》:水出
说苑夫水出于山而入于海稼生于田而藏于廪圣人见所生则知所归矣 新论譬诸金木金性苞水木性藏火故炼金则水出钻木而火生人能务学钻炼其性则才慧发之矣
《骈字类编》:夜出
左传楚子入飨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飨毕夜出 史记陈丞相世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陈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将散兵复东川后汉书邓晨传更始立以晨为将军与光武略地颍 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发宋书自序传见昼藏下 宋史贾逵传一夕烽火屡 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 神仙传见晨入下
《韵府拾遗 质韵》:再出
苏洵诗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分类:再出
《漢語大詞典》:出临(出臨)
吊唁。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广意 言待詔 五莋宫 ,宫中讙言帝崩,诸将军共立太子为帝,年八九岁,葬时不出临。”南齐书·良政传·傅琰:“五年,卒。 琰 丧西还,有詔出临。”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天下吏人,誥至后,出临三日,皆释服,无禁婚嫁祠祀,饮酒食肉。”
旧指朝廷官员出任外职。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入管机密,朝政以治;出临 朔 岱 ,庶绩咸熙。” 宋 陆游 《贺谢提举启》:“迨法宫之决事,付便郡以优贤,曾未逾年,已闻报政,入膺三接之宠,出临千里之畿。” 辽 刘诜 《耶律宗允墓志铭》:“时王公将相出临外任者,皆詔赴天闕,预观縟仪。”
《國語辭典》:出众(出眾)  拼音:chū zhòng
水准、程度等超越众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他生得膂力过人,武艺出众,一生豪侠好义,真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红楼梦》第七回:「形容出众,举止不浮。」
《骈字类编》:地出
唐 李乂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地出南关远,天回北斗尊。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分类:地出
《漢語大詞典》:轻出(輕出)
(1).随便外出。墨子·七患:“是若 庆忌 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且又勤于治家,洁于守己,虽中门之外,未尝轻出。”
(2).谓简从出行。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
(3).谓轻率出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然其后卒遭 王嗣宗 之辱,可以为轻出者之戒。”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南峯 隐居,久负重名。一旦轻出,为圣主所侮,时以为真倡优畜之也。”
《漢語大詞典》:出树(出樹)
(1).走出门屏,借指出门。 唐 刘长卿 《题独孤使君湖上林亭》诗:“出树倚朱阑,吹鐃引上官。”
(2).高出树梢。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 灞陵 纔出树, 渭水 欲连天。”
《國語辭典》:出神  拼音:chū shén
1.神魂飞出躯体之外。《西游记》第二七回:「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
2.精神专注于某事而发怔。《红楼梦》第一三回:「今见贾珍苦苦的说到这步田地,心中已活了几分,却又眼看著凤姐出神。」《文明小史》第五四回:「出神细看,看完了一遍。」
《骈字类编》:上出
史记天官书见下出下阁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 流丹下临无地
分类:上出
《國語辭典》:出定  拼音:chū dìng
佛教用语。指修行者的心从禅定的境界离开,返回一般常态。唐。道宣〈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
《國語辭典》:出征  拼音:chū zhēng
出去打仗。《诗经。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自从青枫城出征之后,因修理城工多用了帑项,方才赔偿清了。」
《漢語大詞典》:出牧
出任州府长官。《宋书·孝武帝纪》:“朕弱年操製,出牧 司 雍 ,承政宣风,荐歷年纪。” 唐 杜甫 《滕王亭子》诗之一:“人到於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宋 陆游 《罗江驿翠亭读宋景文公诗》诗:“ 宋公 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
《漢語大詞典》:出纶(出綸)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 孔颖达 疏:“言纶粗於丝……綍又大於纶。”谓帝王的话关系重大。后以“出纶”指帝王的诏命。 辽 刘詵 《耶律宗允墓志铭》:“式旌扈蹕之劳,荐降出纶之命,重判忠顺军事,仍赐推诚功臣。”
分類:帝王重大
《漢語大詞典》:出分
富有人家分一些财产给儿子,使其自立门户。资治通鉴·汉文帝六年:“ 秦 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清 方苞 《仁和汤氏义田记》:“自 秦 人子壮出分,后世沿以为俗;期之兄弟,能不异居与财者,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