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出走  拼音:chū zǒu
因情势、环境所逼而离开原来所居之地。《墨子。亲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浮生六记。卷三。坎坷记愁》:「叩辞吾母,走告青君,行将出走深山,求赤松子于世外矣。」
《国语辞典》:离家出走(离家出走)  拼音:lí jiā chū zǒu
离开家庭到他处去,常指对父母与家庭的背离。如:「他负气离家出走,让年迈的双亲伤心欲绝。」
《漢語大詞典》:行遁
出走;逃去。谓避世隐居。书·微子:“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遯。” 蔡沉 集传:“去其位而逃遯於外。”明史·王艮廖昇等传赞:“若夫行遯诸贤,虽其姓字杂出於诸家传纪,未足徵言,而忠义奇节,人多乐道之者。”
《國語辭典》:出水  拼音:chū shuǐ
1.出于水面。唐。白居易 因梦得题公垂所寄蜡烛因寄公垂诗:「照梁初日光相似,出水新莲艳不如。」
2.妓女脱籍从良。
《國語辭典》:出奔  拼音:chū bēn
出走、逃亡。《礼记。檀弓下》:「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宋。苏轼 论春秋变周之文:「忽之出奔,其为失国,岂不甚明?」
《漢語大詞典》:潜出(潛出)
(1).犹出蛰。 晋 郭璞 《蚍蜉赋》:“感萌阳以潜出,将知水而封穴。”
(2).暗中出走。晋书·元帝纪:“有顷,云雾晦冥,雷雨暴至,徼者皆弛,因得潜出。”宋书·柳元景传:“会蛮垂至,乃使驛道为备,潜出其后。”
(3).谓从水中钻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 凉州 别驾 阎伯俭 潜出水中,将告急 夏侯渊 ,为 超 所擒。”
《漢語大詞典》:逃绝(逃絶)
(1).旧指全家人逃亡出走,满一定年限不归,视其户绝。宋史·职官志三:“令佐任满赏罚,缴奏诸州雨雪,检按灾伤逃絶人户。”宋史·食货志上一:“於是向之上户析为贫下之户,实田隐为逃絶之田者,粲然可考。”
(2).指逃跑绝迹。 明 王思任 《还罕山》诗:“空庭闃无僧,旧犬亦逃絶。”
《國語辭典》:避风头(避風頭)  拼音:bì fēng tóu
比喻见情势不对而躲到别的地方。如:「既然债主紧逼不舍,你还是到乡下避风头吧!」也作「避锋头」、「避锐锋」。
《国语辞典》:昭王坠屦(昭王坠屦)  拼音:zhāo wáng zhuì jù
楚昭王在战败出走时,丢失一只鞋子,仍折返将之寻回。见汉。贾谊《新书。卷七。谕诚》。后比喻不忘故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