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伸手  拼音:shēn shǒu
1.伸出手臂。《红楼梦》第六○回:「贾环见了,喜的就伸手来接。」《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便伸手抓了一把,塞在口袋里。」
2.介入、参与。如:「这件买卖他既然出面了,就不容许别人伸手。」
《國語辭典》:戟指  拼音:jǐ zhǐ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明。李东阳〈奕说〉:「其胜者施施然,若辟土地而朝秦楚;不胜则赪面戟指,无所不至。」也作「戟手」。
《國語辭典》:戟手  拼音:jǐ shǒu
伸出手指指著对方骂。唐。皇甫枚《飞烟传》:「其夕,梦飞烟戟手而詈曰:『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也作「戟指」。
《漢語大詞典》:松溜(鬆溜)
谓花钱出手大方。《醒世恒言·杜子春三上长安》:“只因他是鬆溜的手儿,撒漫的性儿,没有钱便烦恼,及至钱入手时,这三百文又不在他心上了。”
《國語辭典》:劈手  拼音:pī shǒu
突然动手,令人来不及防备。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恩共雠您两个人,是和非俺三处分,怎劈手里便夺了他银。」《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
分類:出手迅捷
《国语辞典》:凯子(凯子)  拼音:kǎi zi
戏称有钱而出手大方的人。
《國語辭典》:拽大拳  拼音:zhuāi dà quán
形容出手大方、俐落。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那厮正拽大拳,使大钱。这期间枉了我再三相劝。」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铲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喽啰。请起来波小哥。」
分類:出手阔绰
《漢語大詞典》:揎拳裸臂
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先把棺木放在一门厢房里,然后揎拳裸臂,跨入房中,教 玉英 姊妹走开。”
《国语辞典》:偏袒扼腕  拼音:piān tǎn è wàn
形容愤慨不平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于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也作「偏袒扼腕」。
分类:愤慨不平
《国语辞典》:手滑心慈  拼音:shǒu huá xīn cí
出手慷慨,心地仁慈。指乐于助人。清。袁枚〈与林远峰书〉:「在鱼门当日,并不在酒场歌席,妄费一钱,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国语辞典》:手下留情  拼音:shǒu xià liú qíng
打斗或惩处时顾及情面,出手时有所保留。如:「当时要不是他手下留情,你早就被开除了。」
《国语辞典》:授手援溺  拼音:shòu shǒu yuán nì
伸出手去救援溺水的人。比喻救助陷于苦难的人。《三国志。卷一一。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实望根矩,仁为己任,授手援溺,振民于难。」
《国语辞典》:放出手眼  拼音:fàng chū shǒu yǎn
使出手段。《红楼梦》第六五回:「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
分类:出手
《国语辞典》:挤手捏脚(挤手捏脚)  拼音:jǐ shǒu niē jiǎo
故意伸出手脚碰触对方身体,含有轻薄之意。《野叟曝言》第六五回:「每日在路,俱有人瞧著锦囊,挨肩擦背,挤手捏脚。」
《国语辞典》:过动儿(过动儿)  拼音:guò dòng ér
儿童的行为,常表现出手忙脚乱、难以久坐、不耐久候、无法安静、易受外界无关刺激而分心、多话、从事危险动作等症状,而且异于一般儿童者,称为「过动儿」。为一种儿童阶段的发展障碍。
《国语辞典》:掣襟露肘  拼音:chè jīn lù zhǒu
拉整衣襟,即露出手肘。形容处境的困窘。《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也作「掣襟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