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凶忍
征凶
凶身
凶猾
凶犷
凶愎
残凶
凶短折
逢凶
凶惧
凶类
凶民
凶相
凶殃
凶归
《漢語大詞典》:凶忍
凶恶残忍。《宋书·徐羡之传》:“自然之爱,虎狼犹仁。 周 之凶忍,宜加显戮。”《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案车骑将军 义真 ,凶忍之性,爰自稚弱。”《宋书·沈攸之传》:“ 攸之 贪竞乘机,凶忍趋利,躬行反噬,请衔诛旨。”
《韵府拾遗 冬韵》:征凶
易注阴疑于阳必见战伐虽复君子其征必凶故曰君子征凶
《國語辭典》:凶身  拼音:xiōng shēn
杀人的人。宋。洪迈《夷坚支志癸。卷一。薛湘潭》:「告于都保,诉之郡县,历数月不获凶身。」也作「凶手」。
分類:行凶凶手
《漢語大詞典》:凶猾(兇猾)
凶顽狡诈。亦指凶顽狡诈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下:“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资治通鉴·唐玄宗先天元年:“ 韦庶人 弑逆,人心不服,诛之易耳。 太平公主 , 武后 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
凶恶狡猾。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而 韦扶諫 者, 马平 四都 猺 贼,弩中知府膊者也,兇猾甚。”
《漢語大詞典》:凶犷(兇獷)
犹凶悍。《旧唐书·陆贽传》:“乐武威者,则曰非兵无以服凶獷,曾莫知德不修,则兵不可恃也。”
凶恶犷悍。明史·四川土司传一:“ 松潘 土番 王永 习性兇獷,尝杀其土官 高茂林 男妇五百餘口。”
《漢語大詞典》:凶愎
(1).蛮横固执。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张常先》:“ 张常先 者, 嵇仲 枢密弟三子,凶愎不逊。”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嘉泰制词》:“日者 宗相 当国,凶愎自用,论者指为大姦似矣。”
(2).指蛮横固执的人。新唐书·宦者传序:“祸始 开元 ,极於 天祐 ,凶愎参会,党类歼灭,王室从而溃丧。”
《漢語大詞典》:残凶(殘兇)
残暴凶恶的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章司空昭达书》:“圣朝受命,天下廓清,所餘残兇,唯有 欧紇 。” 清 顾炎武 《汉三君》诗:“父老苦 秦 法,愿见除残兇。”
《漢語大詞典》:凶短折
夭折;早死。书·洪范:“六极,一曰凶短折。” 孔颖达 疏:“ 郑玄 以为凶短折皆是夭枉之名,未齔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常风伤物,故其极凶短折也。伤人曰凶,禽兽曰短,屮木曰折。一曰,凶,夭也;兄丧弟曰短,父丧子曰折。”亦省作“ 凶短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足而出於背,下奸上之象也。犹不能自解,发疾暴死,又凶短之极也。”
分類:夭折早死
《漢語大詞典》:逢凶
遇到凶险。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遭纷逢凶,蹇离尤兮。” 王逸 注:“言己遭逢纷浊之世,而遇百凶。”
分類:遇到凶险
《國語辭典》:凶惧(兇懼)  拼音:xiōng jù
惊扰恐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后汉书。卷十九。耿弇传》:「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
《漢語大詞典》:凶类(凶類)
犹凶徒。晋书·张重华传:“主簿 谢艾 ,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鉞,委以专征,必能折衝御侮,歼殄凶类。”
分類:凶徒
《漢語大詞典》:凶民
凶顽之民。《三略·下略》:“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於顺民,恶加於凶民,则令行而无怨。” 汉 王符 潜夫论·遏利:“故人有无德而富贵,是凶民之窃官位、盗府库者也,终必觉,觉必诛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慑),非训导之所移也。” 宋 苏轼 《上知府王龙图书》:“今民怯而不敢诉,其诉者,又不见省,幸而获省者,指目以为凶民,阴中其祸。”
分類:凶顽
《漢語大詞典》:凶相(兇相)
凶恶的面目。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这时候,大哥也忽然显出凶相,高声喝道,‘都出去!疯子有什么好看!’” 艾芜 《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我见他一脸凶相,不是正派人。”
《漢語大詞典》:凶殃
灾祸。 汉 焦赣 《易林·临之涣》:“饱食从容,出门上堂,不失其常,家无凶殃。”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禹 铸金鼎象百物,以入山林,亦辟凶殃。”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我寳剑……白如积雪,利如秋霜,駮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分類:灾祸
《漢語大詞典》:凶归(凶歸)
谓死亡。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如何不济,运极命衰,寝疾弥留,吉往凶归。”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悵悵兮迟迟,遵吉路兮凶归。”
分類: